教育双减,一场教育中的国进民退,最终

教育双减,是指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政策带来的效果非常明显,数据显示,实施“双减”+“睡眠令”之后,六成中小学生睡眠时长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睡眠时间增加2小时以上的达到9.41%;增加1到2小时的达21.66%;增加0到1小时的达28.88%。

1)教育双减,一场教育中的“国进民退”

在中国,只要跟孩子的学习有关,家长都会全力以赴,并且尽可能让自己的孩子“走在前面”,起码不能掉队。

家长们的重视,造就了巨大的商业市场,所以在双减之前,国内遍地都是教育培训机构。这些教育机构喊出了很多口号:“少儿编程时代已经到来”,“学英语,要从幼儿园抓起”,“数学奥妙,尽在奥数”,“学美术,能提升孩子观察力、创造力、鉴赏力、想象力、表现力,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等。它们一边制造紧张情绪,一边向家长抛出橄榄枝,希望家长们把孩子送到自己的机构里学习。

众所周知,校外培训机构,基本都是民办机构。它们中有的是手续齐全的正规机构,有的是“无证无照”的小作坊;有的是实力一流的上市公司,有的是“一个老师带几个学生”的微型机构。当双减政策实施,“无证无照”的小作坊被取缔,手续齐全的正规公司,日子也不好过,这些民办校外培训机构很快陷入困境,

线下的校外培训机构只能通过裁员来渡过难关,有些机构直接关门歇业;线上的学科类培训几乎全部暂停,相关公司或估值严重下滑,或濒临破产。取而代之的是,不少地区小学开始开设下午第四节课,学校教师参与授课或开展兴趣培养教育;一些地区的在职教师或在校大学生组成志愿者,利用周末时间,在公立的校外活动中心为学生提供校外培训服务。

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双减是一场教育中的“国进民退”,校外民间资本渐渐退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培训市场,校内教职工将承担起部分课后服务的责任。

2)最终获益者是谁?

双减之前,不少教育培训机构,靠“贩卖教育焦虑”来“围猎”家长。有些家长本来一点也不焦虑,但在各方的说教下,逐渐感觉到了危机,觉得很有必要让孩子多学点,早点学。于是,我们身边有一些家长,在孩子的校外培训上进行了极其夸张的安排,五六岁的孩子,竟然能参加八个不同种类的培训班。

前两年,某小学三年级班主任对全班学生报考课外学习班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摸底,发现九成左右的学生报了校外学习班或兴趣班,学生们报的学习班种类繁多,除“美术、机器人、编程、钢琴、舞蹈、乒乓球、跆拳道”等兴趣班外,还有“培优班、学科竞赛班、思维训练班”等辅导班。平均下来,每个学生大概报了三个班。

因此,在不少人看来,“校外学科培训”必须要取缔,它增添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破坏了教育公平,引发了无序竞争,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动摇了教育的根基。

双减之后,大批校外培训机构关门歇业,校外学科培训基本被全面禁止。那么,谁是最终的获益者呢?

民办教育机构肯定不是,它们失去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主业”——学科培训,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学校肯定算不上受益者,因为很多学校要开设第四节课,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压力更大了。学校里的教师也是一样,虽然上第四节课有一些补助,但付出远远大于收获,他们必须要更加努力、更加认真,以保证学习时间缩短不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造成负面影响。

很明显,学生和家长都是受益者。学生的负担轻了,有更多的时间开展学习以外的活动;家长的教育支出少了,经济压力小了。归根结底,双减就是国家送给学生和家长的“福利”。

不过,任何政策的出台,都不会百分百全是好事。在现行的教育评价机制下,学科培训的需求是存在的,禁止机构开展校外学科培训,普通家长就要面临两个选择,要么跟富人一样,花更多的钱,请老师上门一对一辅导;要么花非常多的时间成本,好好学习学科知识,自己辅导孩子;要么躺平,让孩子“自由发挥”。

花更多的钱,或者花更多的时间,普通家庭都很难做到:普通家庭没有那么大的财力;普通家庭的家长要拼命工作挣钱养家糊口,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所以不少普通家庭就直接躺平了。而富人们,一点也没有懈怠,他们给孩子请月薪数万元的高端家政,他们努力提升孩子的整体素质。普通家庭的孩子和富人家庭的孩子,差距可能会越来越大。

另外,民办校外培训机构的“缩编”或“消亡”,直接把大量的培训师推向就业市场,让整体就业形势变得更为严峻。事实上,在实施双减政策之前,校外学科培训行业已经是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行业之一,每年有大批高校毕业生选择进入该行业,为有需求的家庭提供服务,其中不乏名校毕业生。双减之后,很多高校毕业生的后路被断了。

话说回来,任何事都有利有弊,只要利大于弊,我们就应该坚持。

今日话题:作为家长,双减之后,你的压力变小了吗?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