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卫视以民族文化实现文化传承与个人

文/王禹

走近八桂大地,让国人所熟知的无疑就是那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桂树成荫的广西,有着不可比拟的生态之美。与此同时,广西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在自然与人文的交织下孕育出更加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让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用文化的魅力、文化的元素创新表达方式,让更多频临失传的传统文化得以在现代社会予以全新表达,这是新时代广大电视人的共同责任和担当。

刚刚,由广西卫视自主研发制作的全新季播原创文化类电视栏目《民族文化》首期节目正式播出,该栏目于每周日21:40在广西卫视首播。节目创新性地采用“电视化+故事化”的叙事方式,更全面、更深入、更趣味地展示、传播、普及、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特别是透过回眸百年甚至是千年的“民族文化”,探寻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力量之源,实现精神高度、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的和谐统一。

回望千年民族文化观照当下

广西是典型的多民族地区,从而孕育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从人尽皆知的电影《刘三姐》,到“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从“大地飞歌”到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这些民族文化品牌已然成为广西的文化招牌而闻名于海内外。

自古至今,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明发展和智慧的结晶,一直显示出独特的文化属性,并在不断传承的过程中表现出坚韧的生命力。从《诗经》、《楚辞》到汉乐府、南北朝民歌,再到宋词、清代竹枝词,中国民歌记录了老百姓的生活劳动、节庆习俗,描绘了祖国的大好风光,更是传唱了一个民族的发展史。由此可见,民族文化不仅包含音乐文化,还涵盖了历史学、社会学、文学、地理、民俗学、服饰学等方方面面,共同构建了悠悠华夏的文化景观。

作为民族地区重要的对外宣传平台,广西卫视近年来紧紧围绕“文化正心,公益暖心”定位,大力挖掘民间艺人,盘活民间文艺力量,让创新创造活力在广大人民群众之间不断迸发,努力研发了一批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自主原创精品节目。在此背景下,《民族文化》应运而生,这也是广西卫视不断提升群众参与度,让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生命力、影响力、传播力不断增强的有力实践。

《民族文化》涵括了演唱民族歌曲、民族戏曲、表演民族舞蹈和民族戏剧,讲述民族文学,朗诵民族诗歌,展示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文化、美食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建筑文化、山水文化等民族地区自然文化遗产,既向观众展示中国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又能呼应时代,引领民族文化价值回归,传递最美中国文化。

《民族文化》以季播12期,每期30分钟的形式播出,前十集以纪实手法讲述人物情怀故事为主,后两集以精选其中的节目到演播室来艺术汇演。

在今晚的首播节目中,观众领略到广西本土“网红”——越人合唱团的精彩演绎。这个由各行各业的音乐爱好者组成的跨界艺术合唱团因为创新演唱《黑猫警长》,被《人民日报》点名表扬,网上视频总观看量突破万而走红。节目中,导演组贯彻媒体融合理念,邀请电台音乐节目主播作为民族文化寻宝者,探访越人合唱团,通过电台DJ沉浸式观察,结合故事性的电视化表达手段,与团员一起排练,学习表达本土文化的民族情怀、咏叹匆忙生活里的理想和诗意,致力于用合唱艺术诠释新时代民族文化和生活美学的故事。

《民族文化》还试图通过对民族文化的探访,不断实现节目传播与文化传承的创新,让当代观众了解到,这些饱经历史沉淀的民族文化仍然焕发出新时代的光芒。节目组前往广西柳州,寻找到用一片菜叶、一把萝卜排箫、一支萝卜笛子,就能带给观众全新艺术体验的“蔬菜器乐达人”梁治荣,通过揭秘蔬菜乐器的制作、保存、演奏等细节,讲述享有“广西民间工艺大师”荣誉的梁治荣“隐居”柳州龙潭,潜心传承民间艺术,通过传帮带,努力让原生态民族文化“笑傲江湖”的故事。

《民族文化》的主角全部来自基层,他们是一个或一群对民族文化弘扬传承的追梦人。他们将心灵深处最朴素的情感,凝结成动人的旋律,以喜闻乐见的艺术形态讲述各族人民对生活的真诚、对家园的热爱、对文化的自信、对时代的信仰。

创新表达让民族文化更青春

近年来,年轻人回归传统文化热潮涌动,十分渴望从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中涨知识、开眼界。伴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见字如面》《朗读者》等一系列季播类文化节目的热播,我们惊喜地发现,很多85后、90后甚至95后成了文化类节目的主流观众。

鉴于此,《民族文化》定位于向当代年轻人推介经典民族文化作品,通过把民族文化代表请进来,深入实地拍摄民族文化故事,面向全社会征集拍摄线索等老百姓特别是年轻观众喜闻乐见的呈现方式,讲述新时代民族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故事。节目组在嘉宾选择、选题和表现形式,向“年轻化”倾斜,既让大众印象中“高冷”的民族文化真正具有观赏乐趣,让受众产生共鸣和参与感,也为节目融媒体碎片化品质化全网宣推,奠定了新鲜、亲和的传播基调。

与此同时,《民族文化》注重主流价值观在节目中得以正向表达,并将公益元素融合其中,赋予节目更多的质感和意义。在贵州山乡,节目组寻访了苗族维塔斯—蝶当久,从小听着苗歌长大的他,能汲取的知识大多来自苗族歌谱与苗族史记。导演组通过苗家人生活、节庆习俗、建筑艺术的探访,真实揭秘了蝶当久的成长轨迹,以及他致力于关爱少数民族地区儿童成长,用民族音乐的力量,帮助山里娃走出大山的凡人义举。此外,《老街坊的新剧团》《邕剧小小传习者“小梅花”》等系列借助年轻人轻娱乐方式,激活文化内涵,涵盖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题材,也是《民族文化》节目一以贯之的核心诉求。

《民族文化》还借助互联网思维,利用大数据对年轻人的语言和内容倾向进行分析,对节目进行精准定位,使《民族文化》在保障优秀文化内容的同时,产生更大的联动效应。在此基础上,通过融媒体平台,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微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