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时节访磨憨文化的种子在边疆生

编者按:磨憨,一个位于中国与老挝边境线上的小镇。“磨憨”在傣语中意为“富裕的盐井”,这里有生机盎然的森林、溪流,有淳朴热情的居民,有连接中国、老挝的铁路穿过,更有全国乃至世界瞩目的发展机遇。年,昆明正式托管磨憨镇。这座边陲城镇的“入列”,让昆明成为中国唯一拥有边境线的省会城市,也让磨憨一举成为云南开放和发展的先锋地,产业投资的热土。年2月上旬,早春时节,都市时报采访团队奔赴磨憨,记录下这个春天磨憨的变化和成长。

道路两旁高大的火焰树,吸收着上空热烈的阳光,众多如画一般的美景,给造访者不断带来惊喜。民族歌舞、文旅融合、书香文韵、教育资源、非遗传承、国际交流……在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文化的种子在阳光下生长。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管委会社会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孙王海介绍,磨憨的民族风情浓郁,人文资源与文化旅游特色明显,近年来在民族文化、文旅融合、公共文化服务、教育、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昆明托管之后,磨憨文化建设迅速发展,成绩斐然。

“每个寨子都有民间歌舞队”一步一景的曼粉寨子、星光闪耀的火龙果田、神奇梦幻的参天古榕树……磨憨镇曼庄村,美景如诗如画,可观可赏,还带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磨憨镇曼庄村党总支书记兼主任陈全武介绍,曼庄村的每个寨子都有民间歌舞队,每逢节日,各村寨会自发组织歌舞表演,在寨子的公共区域,歌声嘹亮、轻舞飞扬、美食飘香。泼水节、盘王节、丢包节、妇女节、边境旅游文化节……在磨憨,诸多的节日和庆祝活动,成为各民族展现歌舞魅力的大好舞台。年新春,一场热闹的文艺表演亮相“磨憨—磨丁合作区新春年货节”。《泼水欢歌》《快乐拉祜》《孔雀公主》《苗族情韵》等舞蹈在活动中精彩演绎,展现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演员来自磨憨、磨龙、尚勇、尚冈、曼庄等村子,人们用舞蹈表达对新年和美好生活的祈愿。这也是昆明托管磨憨后首次举办的大型节庆活动。谈到年举办的首届中国磨憨—老挝磨丁边境文化旅游节,磨憨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副主任依香对还记得,这场盛大活动中,不仅有热闹的赶摆(赶集),还举行了精彩的文艺表演,连来自老挝的边民也带来了独具特色的表演。年,文化旅游节等盛大的活动有望随着泼水节的到来再度亮相,带来精彩的文艺表演,展现属于这里的“最炫民族风”。最是书香能致远。距离昆明公里的磨憨,也是书香萦绕。磨憨口岸,一间拥有木楼梯的书店,会给人一份与书相遇的惊喜。这就是“国门书社”之云上乡愁书院,建成已有3年时间。书院以东南亚建筑风格为基调,设置了读者休闲阅读区、本土文化书籍区、儿童阅读区等区域,读物包括历史、当代文学、红色图书、边境通关等类型,读者可以在这里度过一段清雅闲适的阅读时光。书院还经常推出丰富的阅读活动。“国门书社”之云上乡愁书院,是云南新华书店为中老两国文化交流互动而打造的一个平台,对深入推进边境之窗建设工程“五个一”建设、推动两国文化产业发展、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高大的棕榈树下,“国门第一村”磨憨村也有一间清雅的“国门书社”农家书屋。磨憨村委会副主任张文和来自安宁的驻村队员张照曦介绍,这间农家书屋设立于年,目前有约册藏书,包括农业、自然、经济、历史、文学、少儿等类型。农闲时,村民们就会到这里看书。磨憨镇的其它5个村委会——磨龙、曼庄、尚勇、龙门、尚冈也都有农家书屋,规模有大有小。它们与军民共建的“爱民书屋”一起,组成了磨憨公共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这个村的孩子读书比较厉害”夕阳为磨憨中学的教室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教室内,老师正在为初三的同学们上课。教室黑板上写有“中考倒计时天”的字样。

教育,给这里的孩子们插上梦想之翼。年2月8日、9日,昆明市第三中学的领导、老师来到磨憨中学,与磨憨中学的老师进行了教学交流,并给学生们上了一堂公开课。从授课、课后作业到德育等方面,昆三中的老师带来了详尽而独到的经验,令磨憨中学的师生受益匪浅。交流活动,是昆明市第三中学与磨憨中学对口帮扶协议中的一个环节。依据协议,昆三中将对磨憨中学实行全面帮扶,除了实地教学交流外,还有教育资源共享、教学互动、磨憨中学老师赴昆三中学习等内容。磨憨中学校长吴松林表示:“依托昆明市第三中学先进的管理模式、办学经验、师资优势等,可以引领磨憨中学优化学校管理体制,打造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与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帮扶机制搭建平台交流工作经验,以合作促发展。”磨憨镇尚勇村委会的董棕堡村民小组,是当地重视文化教育的典型。尚勇村委会党支部书记姚莹介绍:“这个村的孩子读书比较厉害,出了好几个大学生,还有好几个学生是镇上中考、高考的第一名。”董棕堡村民小组的者捌家,就有两个大学生,大女儿在云南师范大学读法律硕士,二女儿罗捌英在昆明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习。罗捌英说:“以前我们村的条件不好,上学要走泥巴路,现在水泥路已经通到了每家每户。只有更努力地学习,我们才有机会走出去。”谈及大学毕业后的打算,罗捌英说:“现在昆明托管磨憨后,磨憨的发展越来越好。大学毕业后,我准备回磨憨工作,见证、参与家乡的建设发展。”“它可以体现傣族人的生活,很亲切”除了获得优质的教学资源,代表着优秀传统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后也有望走进磨憨的中小学课堂。而这,也是傣族章哈传承人依香旺的愿望。“党的光辉照傣乡,美丽的傣乡似仙境……”清脆的傣笛响起,西双版纳年“云过泼水节”活动中,依香旺一首欢快的傣族章哈《美丽乡村》惊艳无数听众。傣族章哈又称“赞哈”,是傣族传统的曲艺唱曲形式。章哈既是歌手称谓,也是曲艺表演形式的曲种名称。傣族章哈柔美、抒情,具有浓郁民族风情,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依香旺是磨憨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除致力于本职工作外,她还通过表演、培训等形式,传承傣族章哈及傣族歌舞。10多岁时第一次听到章哈之后,她便沉醉其中,期望把这一非遗项目传承下去,让当地的青少年认识它、熟知它。“章哈的魅力在于它可以体现傣族人的生活,很亲切,是有生命力的。”日前,年度非遗项目“傣族章哈”培训班在磨憨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开班,依香旺作为培训班的老师,向又一批学生传授章哈技艺。除了傣族章哈外,磨憨还有苗族芦笙舞、傣族织锦等非遗项目。这些非遗除在大大小小的节庆活动中以文艺节目的形式呈现外,还在各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得以彰显与传承,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今天,磨憨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也设置了芦笙舞的传习所。除歌舞外,其它类型的非遗传承还需要不断发力,进一步挖掘、培养传承人。这,也是磨憨的文化产业未来将要努力的方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