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西子推动非遗文化进课堂

小孩会得白癫疯吗 http://m.39.net/pf/a_4450296.html

「本文来源:昆明日报」

本报讯记者彭诗淇报道12月6日,云南省华宁县通红甸彝族苗族乡中心小学、山羊母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又迎来“民族文化课”。课堂上,孩子们学习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苗族服饰刺绣和苗族芦笙舞。目前这两堂课已纳入这两所小学的日常教学,每周开展两次。这也是当地小学首次将民族文化纳入教学。

这两堂“民族文化课”今年10月正式开设,由当地文化局、教育局和玉溪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部门指导,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罗永英和杨家林、学校老师及花西子母公司旗下的宜格慈善基金会共同完成课程开发,旨在培养当地学生学习民族文化,助力当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华宁县通红甸彝族苗族乡是华宁“老少边穷”乡镇,也是华宁县唯一的苗族、彝族集聚的乡镇。乡中心小学和山羊母学校均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彝族、苗族学生约占学生人数的50%以上。但在民族文化课堂确立前,学生们只能通过当地的一些活动,或家人讲述了解当地民族的非遗文化和技艺。

为了将民族文化引入课堂,今年7月开始,花西子母公司旗下的宜格慈善基金会联动玉溪市文化局、玉溪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多方,共同寻找当地非遗传承人,并邀请非遗传承人对这两所小学的美术、体育老师开展多次培训和指导。

最终,经学校老师和非遗传承人共同探讨、梳理民族文化课程教案,在多次验证和试课后,决定采用“非遗传承人+学校老师”的授课模式,将民族非遗文化内容与现代教学理论相结合,让学生更快速、全面地了解非遗知识,掌握民族技艺。

10月,在前期创建刺绣手工室、民族舞蹈室的基础上,民族文化课堂正式开课,主要在山羊母小学和通红甸小学的三年级至六年级开展。课程设计为:三年级至四年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并开展简单的实操训练;五年级至六年级学生以实操训练为主,学习并掌握基本的民族技艺。

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漫长艰巨的任务。花西子在秉承传播“民族美就是世界美”的基础上,通过公益项目持续助力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今年5月,由花西子所属的宜格集团捐资,浙江省宜格慈善基金会执行,“华宁县花西子希望小学”在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通红甸乡山羊母小学正式挂牌,在援建综合楼的同时,花西子还在小学内配套打造了一间民族文化传承室和一间民族舞乐传承室。

花西子公益负责人表示,未来计划在通红甸彝族苗族乡更多学校开展此课程。“传承民族文化是花西子一直坚持在做的事,并且在未来也一定会继续做下去。希望在援建希望小学硬件设施的基础上,能够通过打造文化课堂等软性设施,助力更多民族文化传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