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机会去朝鲜,北韩的魅力,载歌载舞的

数年前九巴的车载电视偶尔能在早上看到梁文道荐书,我就是由此接触到《最纯洁的种族——北韩人眼中的北韩人》。此书号称花费作者20年心血、8年资料搜集,由媒体、艺术作品、官方宣传品等媒介入手,结合北韩的历史文化研究,自全新角度诠释北韩的文化和历史。或依我的印象,似乎基本史料科普占比多,不过如讲故事般道来,间辅个别材料分析。读来算是有趣。对当时基本不了解北韩的我来说,算是得到一团模模糊糊的影子,分明具备形状,却抓不实切。

时隔数载,以交流的名义亲身踏上这片土地,此前经历文件缴交乌龙若干、教授或诙谐警告或郑重恐吓若干,五天行程拜随意更改航班的北韩人所赐缩为四天,再托福约好在边境接应却自行离开的北韩人变为实质接近四天,返程时已添不少见识与疲倦。回到北京,接我的人问我去北韩待得好不好。我答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我们总想通过什么经历得出什么新的结论,但四天很短,置身其外的我很难给出概括性的洞见;甚至置身其中的人,也令人怀疑他们未必清楚祖国土地的全貌。这是私人叙述。虽然严格来说,所有经历都是私人叙述。

如前所述,我们进入北韩的路径相当曲折。六七小时的高铁,走到边境却缺了接应那一环,长得有点像田中圭进化版的中介小哥轮着用普通话和韩语流利地对电话喊叫,四十余人浩浩荡荡围在边境站外一个多小时,每个出来的人都狐疑地拿眼风扫我们数遍。托学校交流名义的福,居然让我们赶上过关最后一趟。逐一安检,过了把我们扔进大巴,轰隆隆运到朝鲜关,逐一安检,轰隆隆运到个颜值仿佛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机场,逐一安检。从机场另一边走出,心中感叹果然是服务区规模,连机票上的乘客名都一律省略成“观光”,就听旁边的人小小惊呼一声。

在城市待了这么多年,也以为回到老家,能见到更多的星星,就算是回归了自然。但丹东的那个夜晚在头顶“哗”的一下铺开,无尽的星星从更遥远的天际涌来,镶嵌在黑丝绒的天幕,仿佛聚光灯打在最名贵的钻石上般争相闪烁,但给人的感动又与黑丝绒或钻石无关了。无法言说,无法记录,四十人站在水泥地上,似乎齐齐屏息了一霎。

到达平壤已是当地时间近十点,车头卷帘印着“金龙客车”的大巴载我们到酒店步行距离两分钟的餐厅,一进去就遇到个女服务员(当然是女的,只有女的),哼着歌钻进房间。这可能造成了一定的暗示,以至当包裹着旅游公司总经理“惊喜”的外衣,音乐四下炸响,三个年轻服务员换了传统韩服,手持话筒走上前来,我心中竟有种“果然如此”的释然,然后释然便转化为震惊。节目单很丰富:从三人齐唱,女高音独唱,民族独舞,伽倻琴弹奏到乐队合奏,无一不全。尤其惊艳的是一位年长女性的独唱,技巧之高超,实力之深厚,情感之激昂,绝不像通常见到的那类酒吧驻场或特邀歌手般虚浮,表现力几乎是个歌剧女主角,千年的民族精粹,文化的代代传承,个人的不懈训练,此刻汇聚于她一身,释放,闪耀,喷薄……

教授对总经理说:当你们餐厅的服务员可真不容易。这也是一种可能。抑或淳朴而缺乏娱乐方式的朝鲜人民,将数千年的民族文化发挥到了极致,如许多唱山歌为基本技能的民族一般,也将该表演技能深深印刻到了生活里,高手自在民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