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年贵州雷山县郎德镇第五届全国苗族芦笙舞乐大赛”在黔东南州雷山县郎德镇南猛村芦笙广场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27支芦笙队伍同台“斗舞”,一决高下。
活动现场(杨程摄)
期间,除了芦笙舞竞技外,还有民间舞、现代舞、芦笙吹奏、民歌展演、木叶“游方”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在“五一”节假日一一呈现,让这个“五一”假日舞出精彩,快到郎德与当地热情的苗族同胞“斗舞”吧。
南猛芦笙舞(杨程摄)
作为苗疆圣地芦笙舞的发源地,当地芦笙舞因自成一派而备受瞩目;20世纪50年代,南猛村芦笙舞就作为国家对外文化交流节目之一,走出国门,选赴莫斯科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因此名震一时,南猛村也因此在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芦笙舞艺术之乡”。
芦笙演奏(杨程摄)
近年来,南猛村十分重视芦笙舞的保护与发展,通过成立南猛村芦笙舞协会、开办芦笙制作共享工坊、组建80余人的芦笙舞表演队伍、建立南猛芦笙舞数字博物馆等,不断加大当地芦笙舞的保护、传承与创新,让芦笙舞走入寻常百姓生活日常,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扩大芦笙文化影响力的同时,以芦笙文化产业助力其增收创收。
活动现场(杨程摄)
如今,芦笙在当地被视为珍宝,当地群众各个会跳芦笙舞。当地芦笙队伍靠芦笙表演,每年人均可创收达3万余元。
“这次芦笙大赛,舞出自信、舞出风采、舞出老百姓新时代幸福美满的生活。不仅是一场文化交流盛会,更是一场探寻以‘文化振兴’撬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交流盛会。”南猛村党支部书记余洪先表示,下一步,将借助“桥头堡”、东西部协作等多重利好,立足资源禀赋,勠力同心携手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南猛样板,以实现产业富村、人才兴村、文化润村、生态美村和组织强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石含开
编辑陈化勇
二审凌忠云
三审沈安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