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漳州的风情高山舞

“歌呼踏蹄,一人唱,众人相合,音颇哀怨,扶女子上膊,摇手而舞”。多年前,《北史·琉球传》形象地记载了高山族独特的歌舞形式。

时至今日,高山族的舞蹈虽然在表现形式上更加丰富,但反映日常劳动生活的内核和欢腾热闹的属性依然被延续。华安,作为祖国大陆高山族同胞最集中的县,高山族传统歌舞的魅力在此得以传承和发扬。

早春明媚,不如前往世遗“福建土楼”华安大地土楼群,去寻一寻这独特的“高山风情”。

李昱锦正给父亲李继征整理服饰游斐渊土楼“舞”动青春节拍饶超毅摄切磋舞技饶超毅摄精心排练饶超毅摄高山族同胞表演抛陀螺游斐渊摄

“嘿,呼呼,嘿;嘿,呼呼,嘿……”挽手合围,顿足踏歌。在二宜楼里,身穿高山族服饰的姑娘和小伙子同游客们一起手拉手,围成了一个圈。随着音乐的节拍,平日里正襟危坐的“土楼之王”也跟着轻盈欢快了起来。

“春节期间,我们每天都在景区表演高山族舞蹈,上午两场,下午三场,这个拉手舞是最受游客喜欢的。”张金梅笑着说,“高山族拉手舞在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土楼里跳拉手舞,这简直就是‘世遗’跟‘非遗’的完美结合呀!”作为高山族舞蹈的编导,同时也身为高山族拉手舞的华安县非遗传承人,张金梅聊起高山族舞蹈,有道不尽的喜爱和讲不完的故事。

华安土楼高山族舞蹈队在二宜楼内现场互与游客跳起拉手舞游斐渊摄聚焦舞蹈队游斐渊摄

从年参演第一支高山族舞蹈《山地情歌》,初与高山族舞蹈结缘起,到后来成为编导,陆续创作出优秀舞蹈作品,张金梅从最初表演单纯的观赏性舞蹈,发展到展现高山族同胞生产、生活习俗的体育竞技类舞蹈。“不懂就问、就找、就学啊。”在朋友眼里着了魔的张金梅,从一个汉族姑娘慢慢变成了一个“高山族通”。她根据高山族同胞抛陀螺、顶竿球等民俗活动编排成的原创舞蹈《抛陀螺》《竿球》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连续三届荣获二、三等奖。“我就是希望让更多的人和我一样遇见高山族舞蹈,了解、爱上高山族文化,这是我喜欢的事情。”

去年年底,张金梅调任到华安土楼保护中心工作后,她的高山族文化推广也有了新动作。为了能确保排练和演出的时间,她从景区工作人员里挑选人选,组建土楼舞蹈队,为百年土楼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这支从零学起的年轻舞蹈队,在今年元旦和春节,都为游客献上了最热情的表演,深受欢迎。作为队里唯一的“男演员”,“90后”的高翔就是高山族,从小在父辈的耳濡目染中,跳舞对于他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我爸爸当年就是和张金梅老师一起在舞台上表演,现在轮到我来‘接棒’啦!”他呵呵一笑,“高山族舞蹈奔放、热情,是对生活的赞美与憧憬,我很喜欢,我也愿意把自己民族的文化传播出去。”

土楼舞韵游斐渊摄盛装亮相游斐渊摄

与这支土楼舞蹈队队员“稳定”的性质不同,李继征作为一个“元老级”的高山族文艺舞蹈队队员,因为生活工作在县城,没办法每次都来参与排练和演出。但只要有需要,一个电话,他尽量赶来,“张金梅是我小学时候‘同桌的你’,我们认识很多年了,她为高山族舞蹈传承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而我作为高山族的后代,就希望尽我所能加把力吧!”

而李继征的每次参与,几乎是全家总动员。女儿李昱锦从幼儿园开始学习高山族舞蹈,已有五六年光景,父母的努力她都看在眼里,她希望自己能像爸爸妈妈一样当好民族文化传承人。在第八次全国少代会上,作为代表的她,还向大会提交了题为《传承和发扬高山族艺术文化》的提案。“现在族人很多都外出打工了,参加的人越来越少,会跳民族舞蹈、唱民族歌曲的越来越少了。所以我建议让高山族民族文化课走进更多的学校,让高山族的跳竹竿、抛陀螺、拉手舞被更多的小朋友知道、喜欢。”说这话时,李昱锦的脸上透着自信,脚脖上小铃铛叮当作响,俏皮而清脆。

⊙来源:闽南日报张旭黄建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0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