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舞金钱杆锦鸡舞贵州花式课间操来袭

“广播体操现在开始,原地踏步走……”这段广播体操的熟悉旋律曾是一代人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学校逐渐创新形式,将传统文化、民族舞蹈、地域文化等元素融入课间操,在校园内形成积极健康的体育健身氛围,近日,贵州不少学校“花样课间操”视频在网上走红。网友直呼:好看!想学!

惠水县惠民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丢

“小朋友们跳的好,要是我,跳不到三步就乱套……”“不错,既锻炼了身体,又传承了民族民间文化……”日前,抖音上一段获赞百万的视频火了,视频中,惠水县惠民小学的学生们在课间娴熟地跳着“竹竿舞”。热评里,网友们纷纷为该校学生点赞。

据了解,惠民小学是一所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学校,6个年级,21个班,名同学。为了丰富在校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改革创新——“以学促搬”,将“竹竿舞”融入课间操,既丰富了课间操的形式,也传承了民族民间文化。

“孩子们虽然搬过来了,但语言、文化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断、不能丢!”惠民小学校长徐中华介绍,惠水县隶属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布依族、苗族居多,因此,学校开设了布依族、苗族文化社团,在社团里,学生们不仅能学到该民族的特色舞蹈,还能学习语言、服饰等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的传承。

在黔南州教育局提出“1+2+1”项目(一项课改项目、两项体育特色项目和一项艺术特色项目,再结合教育部“每天运动一小时”)的号召下,惠民小学每天9点半到10点10分的大课间操时间,活动项目变得十分丰富。跑步热身、国学经典学习、武术操、“竹竿舞”、大型舞蹈“好花红”轮番上演,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江口县江口中学:土家“金钱杆”校园体育必修课

无独有偶,10月下旬,铜仁梵净山下的江口中学也因特色课间操“金钱杆”蹿红网络,校运会上,学校余名学生共跳“金钱杆”,场面十分壮观。

据了解,“金钱杆”又名霸王鞭、打花棍,在民间被叫做“莲花闹”,是土家族的一种特色民族舞蹈表现形式,在江口县多个乡镇均有流传。

江口中学德育校长宋殿云介绍道:“‘金钱杆’在江口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但近年来,很多成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多数青少年只有在过年过节才能看见老人们展现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自己学习和了解的并不多,土家民族文化传承的前景令人担忧。”

年开始,江口中学的艺术老师和体育老师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开始思考将土家族传统文化“金钱杆”带入校园,积极投身于推进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将土家“金钱杆”的多种常规动作改进为广播体操的形式,在校园进行推广。

“通过这样的形式,让‘金钱杆’融入校园文化,融入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让他们亲身感受土家文化的独特魅力。”宋殿云说,年,学校正式将土家“金钱杆”规划为江口中学的校本课程,列入体育运动必修项目。

年,江口中学被国家教育部认证为该年度“全国中小学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如今,该校依然在积极进行尝试和探索,不断丰富活动形式,积极加强学生德育、体育、美育教育。

丹寨县扬武镇中学:非遗进校园“锦鸡”舞起来

“随着音乐声响起,‘小演员们’排成列队,迈着‘锦鸡舞’的特色步伐入场,旋转、跳跃……”10月29日,丹寨县扬武镇中学举办“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盛装打扮的学生们参加了校园课间操“锦鸡舞”比赛,视频在网络传播,该校以特色课间操的形式进入公众视野。

早在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就大力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把国家级非遗舞蹈苗族“锦鸡舞”的基本动作编排成简单易学的校园广播体操,在全县各中小学校推广。

据了解,“锦鸡舞”发源于丹寨县排调镇境内,是苗族文化的结晶,因此,对于当地人来说,传承和发扬“锦鸡舞”具有重要意义,课间操与“锦鸡舞”结合,不仅能使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在年轻一代中得到传承和弘扬,还能培养学生们的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

这些视频勾起了很多网友的回忆。网友“三里清风三里路”说:“我们是第一届跳‘锦鸡舞’的学生,从年到年,不知不觉度过了13年,也从扬中毕业了10年……”

如今,除了这几所学校,还有很多学校都在进行融合创新,探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式,但广大网友认为,不管是民族舞课间操,还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学生广播体操”“时代在召唤”“舞动青春”,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记忆,值得被人们传承、发展和铭记。

(贵阳日报融媒体实习记者吴宇)

编辑:高春春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