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唱歌是瑶族人民

随着改革开放,瑶族人口逐步从传统的聚居地山区转向城镇甚至沿海城市,伴随瑶族人口的外迁,瑶族传统聚居地规模日益减小,年轻一代瑶族人使用瑶族方言的逐渐减少,汉语慢慢取代了瑶族地方语言。瑶族青年男女与汉族或其他民族的人结婚后,讲瑶语的习惯也在慢慢消失或退化。

近年传统聚居地的瑶族青壮年大都选择外出打工,很少回来参加民族传统文化活动,课题组的调查数据揭示,瑶族学生选择在家乡就业创业者仅占19.4%。瑶族乡村文化建设缺乏高素质人才,参与文化活动者以老人居多,导致瑶族的传统文化及其技艺后继无人或后继乏人,瑶族语言和瑶族传统文化面临逐渐消失的境地。

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唱歌是瑶族人民普遍的爱好,瑶族音乐富有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有的粗犷、高亢、浑厚,短小而精悍有力,令人精神振奋;有的是集体祭祀的歌曲,曲调庄严、沉重;瑶族歌堂具有娱乐、文化传承、交流、社交的文化功能。瑶族传统舞蹈多与宗教祭祀有关,如今瑶族舞蹈已从单一依附在民族宗教仪式向多元融合,逐步向旅游产业、文化产业、教育事业等领域融合。

瑶族传统舞蹈具有沟通民族心灵,维系民族感情,凝聚民族精神的作用;作为清明公祭、成年礼仪、丰收庆典等重要仪式的传统舞蹈,向瑶族社会传递着孝老尊亲、诚实守信、勤劳勇敢、团结互助的美德。聚居地的城市化,现代娱乐方式逐渐代替了传统的瑶族文体活动,传统的农乐舞已不多呈现。问卷结果显示,瑶族学生能背诵瑶歌者,10首以上的占8.6%,10首以下的占48.5%,一首都不会的占42.9%。瑶族学生对瑶歌、瑶舞培训班的态度,不想参加者占22.6%,很想参加者占41.3%,无所谓者占36.1%。

想参加瑶歌瑶舞培训班者占比均随年级增长而增多,瑶族学生喜欢参加瑶舞培训的比喜欢参加瑶歌培训的多。有26.7%的瑶族学生自述参加过集体唱瑶歌等活动。对瑶族学生在学习歌曲和舞蹈时比汉族学生更具天赋的问题,瑶族学生赞同者占29.4%,不赞同者8%,认为不一定者占62.6%。赞同者占比随年级增长而减少,认为不一定者占比随年级增长而增多。

这在某个角度反映了瑶族能歌善舞的民族特性在逐渐消退。接受访谈的瑶族学生,他们获悉盘瓠故事和《评皇劵牒》的相关知识信息,主要是通过参加民族祭祀活动,分别占18.3%和13.6%。他们感受到有节日气氛和节日活动仪式的有过年(春节)、七月节、十月朝、二月初一,分别占81.2%、31.8%、31.6%、26.4%。除了春节占比较大,其余都在三分之一左右。文化活动是民族感情的承载,瑶族人对本民族的乡土习俗活动不参与,感情上疏离淡漠,瑶族文化的传承必然产生断裂和失落,富有民族特色的习俗就会消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