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但这个民族的特色

在上篇文章中,为大家简单介绍了下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第一大的壮族,介绍了些他们的基本情况和些简单的文化习俗,今天这篇文章我就来为大家仔细讲讲壮族的文化和风情,来了解一下壮族的风俗人情。

壮族人民在集中本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技艺的基础上,创造了壮戏。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壮锦是壮族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独特的织锦艺术,已有一千年的发展史,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壮戏

壮戏,是广西壮族人的传统艺术之一,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它像壮乡大地的风光一样绚烂多彩,是壮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表达了他们的理想、愿望和审美情趣。壮族人所以迷恋于壮戏,除了戏的内容吸引人以外,乐神消灾、人寿年丰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壮戏的艺术形式活泼,风格独特。壮戏的道白、行腔、音乐、表演技艺等方面均自成一家,具有厚浓的民族特色。用壮语道白演唱是壮戏的一大特征,有亲切感,易于接受,其二,唱腔多彩,唱调丰富,属联曲体形式。为了增强行腔效果,演唱时还用帮腔来烘托声势气氛,强化立声感。壮戏的伴奏乐器主要有马骨胡、葫芦胡、二胡、三弦等弦乐;有蜂鼓、牛角鼓、文锣、武锣、大小铙钹等打击乐器;还加上笛子、唢呐等管乐。三声相交生辉、高亢热烈、悦耳动听。其三,壮戏的表演技艺别致、丰富,身段优美,手法、步法多变,武打敏捷、有力,人物出场转身亮相灵巧传神,使观众为之叫绝。总起来说,壮戏把说、唱、演、舞熔为一炉。

壮戏从产生、发展到今天,已有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它不断吸取各类地方剧种,如邕剧、粤剧等的营养,使自身日臻完美,终于发展成为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独立完整的民族艺术,而与其他民族的戏剧并蒂而长居中国的戏剧舞台。

铜鼓

铜鼓是中国古代一种打击乐器,迄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历史,以广西数量最多,分布量最广。最初铜鼓是作饮器之用(即釜),后才演变为敲击乐器。广西发现铜鼓的类型比较齐全,在中国境内已发现的八个类型当中,广西已发现的就有七个类型,即:北流型、灵山型、西盟型、石寨山型、冷水冲型、遵义型、麻江型。发现的类型如此之多,实为全国之最。

铜鼓是中国艺术宝库中之瑰宝,迄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历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欣赏品,其融注着古人审美意识的属性始终不变。铜鼓上的各种图饰,都是古老骆越人熟悉的事物。一方面表现了他们的生活场景,一方面表现了他们的独特审美意识,富有很强的浪漫气息,也显示了他们战胜自然的信心。

铜鼓传说反映了壮族民间使用铜鼓的一些习俗,这些习俗有的至今保存,有的已经消失,说明铜鼓在壮族人民生活中的功能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变迁而发生变化的。

壮锦

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据传起源于宋代,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天地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壮锦是中国壮族传统手工织锦,壮锦作为工艺美术织品,是壮族人民最精彩的文化创造之一,其历史也非常悠久。

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以壮锦艺术为典型代表的广西民族织锦艺术已成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壮锦在广西各族人民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产生丰富而精彩的纹样,强烈地反映了他们对生活、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崇敬,渗透着民族文化的乐观精神,凝聚着人们的美好向往,表达出真诚的情感,在满足生活基本需要的同时,把物质的实用功能与精神需求紧密结合,成为承载民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

广西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自己灿烂的文化艺术,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这些文化都是一点一点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所保留下来的,有着巨大的文化价值,需要我们大家一起传承与保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