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凯农业美学学科发展报告2022年

农业美学学科发展报告(年)(中)

罗凯

(广东省徐闻县农业农村局)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农业美学悄然兴起,在理论上研究,在实践上探讨,正在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因此,很有必要对其学科发展情况进行总结,以利于其进一步发展。

三、农业美学研究的成果

(一)农业美学学科研究的成果

农业美学经过20余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地,可归纳为如下几方面:

1.定义了农业美学的概念。罗凯对农业美学的定义是:农业美学,指的是研究人对农业的审美关系,以及通过农业动植物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田园、水域和环境,乃至整个农村地区(包括农村地区的道路、城镇、集市、村庄、厂矿和自然环境等)为载体,建设美学农业,既生产农业物质产品,又生产农业审美产品,特别是通过田园景观化、村庄民俗化、自然生态化的实现,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科学。

2.明确了农业美学的主要目标。罗凯提出的农业美学主要目标是:田园景观化、村庄民俗化、自然生态化。关于此,罗凯不但发表了相关论文《论农业美学的主要目标》,而且在出版的《农业新论》中进行了比较详尽、深入的论述。其要点如下:

田园景观化,指的是田园不但生产粮棉、油糖、果菜、树木和肉蛋等农业物质产品,而且通过美观的产品、健美的植株和美化的田园,生产农业审美产品,形成足以引起人们审美情趣、愉悦人们审美心理、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景观。它包括:一是产品外观美观。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农产品,也就是由农业动植物通过其生理机能,利用土壤、气候、水和生物等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提供的、能够满足人们营养需求、品尝需求和原料需求的产品,如粮食、糖料、油料、蔬菜、水果、木材、猪、牛、羊、鸡、鹅、鸭、鱼、虾、蟹等,大小、轻重一致,外观色彩美观、标准,且能体现内部优良之品质、丰富之营养、卫生之安全、适宜之口感。二是作物植株健美。即水稻、甘蔗、花生、茄子和菠萝等农作物,木麻黄、桉树、玖瑰花和菊花等树木和花卉,猪、牛、羊、鸡、鹅和鸭等畜禽,鱼、虾和蟹等水产品,不但能结出丰硕的果实,生产出产量较高、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卫生安全、口感适宜、外观美观的农产品,而且其植株、驱体有造型,根、茎、枝、杈、叶、花、果协调、和谐,头、身、脚、尾、毛也协调、和谐,能给人以美感。三是田园景观美化。即种稻的水田、植蔗的坡地、栽果的园地、造林的林地、牧羊的草地、圈猪的场地、养鱼的水域、宜农的荒地,也就是所有的农业用地,包括所有已经用来生产、准备用来生产、可以用来生产、提供能够满足人们营养需求、品尝需求和原料需求的产品的土地,不但能种植农作物,营造树木,养殖畜禽和水产品,而且通过田块、田埂、沟渠、林带、道路和机井、棚架、电网、房屋等生产设施,与作物一起,与树木一起,与畜禽和水产品一起,按照美学规律排列、组合,形成田园风光。

村庄民俗化,指的是村容村貌的整治必须富有地方特色、民俗特色,寓现代理念于民俗文化之中,既实现村容村貌的整治,又使民俗文化得以传承,还使村庄各具特色,千姿百态。它包括:一是布局客观化。即村庄的规划布局应以现有村容村貌为基础,以现有地形地势为基础,宜“井”字形则“井”字形,宜“马蹄”形则“马蹄”形,宜其他形状则其他形状,宜坐南向北就坐南向北,宜坐北向南就坐北向南,宜其他坐向就其他坐向。二是村道硬底化。即村庄的进村道路、主干道路、次干道路、环村道路和巷子小径必须建成硬底,以利交通,方便出入。三是住宅民俗化。即农村住宅建设必须以当地传统的建筑风格、建筑文化为基础,通过现代建筑艺术的提升,使其既传承了当地传统的建筑文化,又具有地方建筑特色,还融入现代文明之中,做到美观、实用、有特色。显然,这样建设起来的住宅富有生命力,不至于千篇一律。四是庭院园林化。即农家庭院的住宅、围墙、树木和其他设施等各种构成要素的排列和组合构成合理、错落有致、和谐统一,符合美学规律,有如园林一般,能够唤起人们的审美情趣、愉悦人们的审美心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五是绿化地方化。即村庄绿化、美化用树、用花、用草应地方植物化,也即村庄绿化、美化用树、用花、用草应尽量用当地的典型树种、花种、草种,这样,既经济,又易种,且和谐(与周边自然环境和谐),还具有地方特色,形成地方植物风光。六是村庄卫生化。即通过畜栏建设、排污系统建设、人畜粪便处理、垃圾处理和卫生制度建立等措施,实现村庄清洁、卫生。七是古树名贵化。即对树龄年以上的古树和兰科植物、苏铁、榕树、樟树、见血封喉、胭脂树、酸荔枝、土沉香、赤楠、鸡冠林等名木必须进行保护。八是文化保护化。即对农村中的寺庙、祠堂、古民居、名人遗迹、重大历史事件遗址等文物和地方剧种、民俗文化等文化必须进行保护。

自然生态化,指的是农村地区中村庄和田园四周的自然资源得到妥善的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达到良性循环的程度,并与村庄和田园构成和谐的统一体。它包括:一是植被覆盖问题。一般来说,植被覆盖率应达90%以上。从理论上来说,植被覆盖应达到保持生态环境优化的程度,特别是有利于水土保持、气候温和和人类生活等。二是动物保护问题。即对野生动物,准确地说,是对当地天然生活着的野生动物必须予以保护,特别是对珍稀动物(如虎、狮、羚羊、鹿等)则应成为重点,必要的设置保护区。三是环境净化问题。即必须处理污染物,特别是处理污水和有毒物质,以实现环境的清洁、卫生、净化。四是农村和谐问题。即农村中田园、村庄、自然三大块必须实现田园景观化、村庄民俗化、自然生态化,从而使农村实现和谐,从总体上实现美。五是生态景观问题。即农村中的自然不但要做到植被覆盖率高、动物保护好、环境净化、要素和谐,而且要做到生态景观化,也即具有视觉效果,具有美感,能够引起人们的审美情趣、愉悦人们的审美心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3.阐述了农业美学的基本任务。罗凯提出的农业美学基本任务是:农业劳动主体革命、农业劳动对象革命、农业劳动工具革命、农业劳动技能革命、农业劳动过程革命、农业劳动产品革命和农业劳动观念革命。关于这一问题,罗凯发表了《农业美学,一场全新的农业革命》,而且在出版的《农业新论》中进行了比较详尽、深入的论述。其要点如下:

农业劳动主体革命。指的是将具有生产农产品的素质、形成生产农产品的思维和从事生产农产品的工作的农业劳动主体改变为具有农业美学素质、形成农业美学思维和从事农业美学工作的农业劳动主体。

农业劳动对象革命。指的是将通过相互作用,仅生产粮棉、油糖、果菜、树木和肉蛋等农业物质产品的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技术、劳动资金和劳动物资等经济资源与土壤、气候、水和生物等自然资源,改变为既生产农业物质产品,又通过其各要素的“宜人”外观,及其按照美学规律的排列与组合,形成足以唤起人们审美情趣、愉悦人们审美心理、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田园景观,并与生产者(或劳动者)一起构成和谐的统一体,成为生产者(或劳动者)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工作)的生活环境。

农业劳动工具革命。指的是将仅作为生产者(或劳动者)手脚延伸,作用于农业劳动对象,生产农产品的锄头、手扶机、机井和棚架等生产农产品的各种工具和设施,改变为既作为生产者(或劳动者)手脚延伸,作用于农业劳动对象,生产农产品,又具有给生产者(或劳动者)在外观上以美感,在使用上以舒适,并能够与劳动对象和生产者一起构成和谐的统一体。

农业劳动技能革命。指的是将水稻抛秧技术、因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化栽培技术和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等,通过农业劳动工具,仅作用于农业劳动对象,生产农产品的技术和方法,改变为既作用于农业劳动对象,生产农产品,又以文字简明化、表格化、图形化、公式化、文艺化和美学化等最简单、易懂、易识、易操作的形式形成、存在,且能给生产者(或劳动者、使用者)带来愉悦的心理感受。

农业劳动过程革命。指的是将付出体力、精力、物力和时间,生产农产品,交换农产品,满足生活需求,实现享受的农业劳动过程,改变为认识、掌握和运用农业劳动工具,使用和欣赏农业劳动工具,作用和欣赏农业劳动对象,生产农产品,丰富生活内容,享受生命的农业劳动过程。

农业劳动产品革命。指的是将农业劳动仅生产粮棉、油糖、果菜、树木和肉蛋等农业物质产品,改变为既生产上述产品,又使上述产品在营养丰富、品质优良、卫生安全和口感适宜的同时,具有能够反映营养丰富、品质优良、卫生安全和口感适宜的标准、统一、美观的外观,且通过美观的产品、健美的植株、美化的田园以及民俗化的村庄和生态化的自然,生产农业审美产品。

农业劳动观念革命。指的是将把农业劳动认为是一种生产农业物质产品,满足人类物质需求的劳动认识,改变为这样的认识:农业劳动不仅仅是一种生产农业物质产品的劳动,而还是一种生产农业审美产品的劳动;它是生活的需要,是丰富生活内容的需要,是人类价值体现的需要,是人与自然构成和谐统一体的需要。

4.提出了农业美学视域下的未来“三农”。罗凯根据农业美学研究成果,提出了农业美学视域下的未来“三农”,发表了《农业美学视域下的未来“三农”》,写成了《农业美学视域下的未来农业》。要点如下:

农业美学视域下的未来“三农”:农业,既生产农业物质产品,也生产农业审美产品,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农村,在城乡融合中,既不是被城市同化,也不是同化城市,而是与城市一起逐渐发展成为人们的两种生活空间;农民,在城乡融合中,既不是变成市民,也不是将市民变成农民,而是与市民一起逐渐演化成两栖人。

农业美学视域下的未来农业:①田园变景区;②作物变景物;③产品变赏品;④工具变乐器;⑤技能变技艺;⑥劳动变舞蹈;⑦过程变享受;⑧方式变生活.

5.初步构建了农业美学学科体系。罗凯不但提出了农业美学学科框架,而且在发表《关于构建农业美学学科体系的思考》、《农业美学,一场全新的农业革命》、《关于构建美学农业规划学的思考》、《关于构建农业设计学科的思考》、《关于构建农业工具设计学科的思考》、《关于构建农业技能美学的思考》、《关于构建美学农业技术学的思考》、《关于构建美学农业经济学的思考》、《关于构建农业音乐学的思考》、《农业文化的基本问题》、《浅谈村庄设计学科的构建与方法》、《关于构建乡村生活方式学科的思考》、《关于构建农业审美学的思考》、《关于构建农业旅游学的思考》和《关于构建农业美学史学科的思考》等相关论文的基础上,出版或完成了如下专著:

出版了《农业美学初探》。全书共分7章。第一章绪论。先简介美学的产生与发展、美的本质和形式,再简介应用美学的研究重点、分类及其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最后研究农业美学的内涵、研究对象、内容、研究意义及其与美学和农业科学的关系。第二章农业美。研究农业美的存在与原因、内涵及其与音乐的关系,研究农业美的生命性、实物性、果实性、动态性、自然性、生态性、艺术性和综观性等特征,研究农业美的表现形式——田园美、城镇美、自然美及其相互关系。第三章农业审美产品。先简介服务产品的内涵和特点,再研究农业审美产品的概念、特点及其与农业物质产品、农业美的联系与区别,研究农业审美产品的商品性存在、使用价值、价值和价值量。第四章农业美的创造。研究农业美的存在形式、发现方法及发现在农业美创造中的作用,研究农业美的不可创性与可创性、创造的原则和途径,研究田园美的创造原则、要素和方法,研究园林艺术和田园园林化问题。第五章广义农业美。研究广义农业美的内涵、特征及其与狭义农业美的关系,研究广义农业美类型——田园工程建设美、农业生产技术美、农业生产结构美、农业生产链条美和农业生产行为美。第六章美学农业建设。研究美学农业的内涵、特征及其与农业美学和其他类型农业的联系与区别,研究美学农业的组织建设问题、理论建设问题和实践建设问题。第七章农业美的欣赏。研究农业审美鉴赏力的内涵和特征,研究审美素质训练、农业知识学习、自然知识掌握和审美环境体验等农业审美鉴赏力培养问题,研究在“游”、“观”中,在想象中,在“一体”中如何欣赏农业美等问题。

出版了《农业新论》。在发表《试论农业的客观实在》、《论农业劳动主体》、《浅谈农业劳动主体应具备的基本技能》、《论农业劳动对象革命》、《论农业劳动对象》、《农业劳动对象的自然性》、《农业劳动对象的生产性》、《论农业劳动工具革命》、《农业劳动工具的功能性与审美性相结合问题》、《农业劳动工具的使用性与舒适性相结合问题》、《农业劳动工具的工具性与音乐性相结合问题》、《论农业劳动技能革命》、《农业劳动技能的表格化》、《农业劳动技能的图形化》、《农业劳动技能的公式化》、《农业劳动技能的文艺化》、《论农业劳动过程的革命》、《论农业劳动产品革命》、《论农业美学的主要目标》、《论农业劳动观念革命》、《农业劳动观及其指导下的农业劳动》、《美学农业与休闲农业的联系与区别》、《关于对三次产业划分理论的批判——以休闲农业和美学农业为例》、《美学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种理想发展方向》和《农业的新观念》等25篇相关论文的基础上,出版了《农业新论》一书。全书共分9章。第一章引论。先研究农业载体、过程和生产等客观实在;再研究农业的审美存在,研究农业载体的自然性与审美性相统一、农业过程的付出性与愉悦性相统一和农业产品的物质性与精神性相统一等的现实存在;最后揭示农业的实践启示。第二章农业劳动主体论。先研究农业劳动主体;又研究农业劳动主体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再研究技能的内涵以及农业生产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农业研究人员、农业教育人员、农业管理人员和涉农人员等农业劳动主体的技能;最后研究农业劳动主体的审美训练的目标、内容和方式。第三章农业劳动对象论。先研究农业劳动对象;又研究农业劳动对象的自然性,研究创化、人化和生态的自然物体;再研究农业劳动对象的生产性,研究其生产功能和生产能力;最后研究农业劳动对象的审美性,研究其客观性、人化性和生产性。第四章农业劳动工具论。先研究农业劳动工具;又从基本概念出发,研究农业劳动工具的功能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可能性、原则和实现等问题;再从基本概念出发,研究农业劳动工具的使用性与舒适性相结合的可能性、原则和实现等问题;最后研究农业劳动工具的工具性与音乐性相结合问题,研究音乐的本质、工具的音乐性和农业劳动工具的音乐问题。第五章农业劳动技能论。先研究农业劳动技能;又研究农业劳动技能的文字简明化的内涵和原则;又研究农业劳动技能的表格化的内涵和原则,并以实例;又研究农业劳动技能的图形化的内涵和原则,并以举例;又研究农业劳动技能的公式化的内涵和方法;再从《视读相对论》一书入手,研究农业劳动技能文艺化的内涵与形式以及应注意的问题;最后研究农业劳动技能的美学化。第六章农业劳动过程论。先研究农业劳动过程;再研究作为生产农业物质产品、作为生产农业审美产品和作为享受生命的农业劳动过程,揭示生命的意义、劳动的本质和在农业劳动过程中的人类生命。第七章农业劳动产品论。先研究农业劳动产品;又研究产品外观美观、作物植株健美和田园景观美化等田园景观化问题;再研究布局客观化、村道硬底化、住宅民俗化、庭院园林化、绿化地方化、村庄卫生化、古树名贵化和文化保护化等村庄民俗化问题;最后研究植被覆盖、动物保护、环境净化、农村和谐和生态景观等自然生态化问题。第八章农业劳动观念论。先研究观念的客体性、主观性、科学性和时空性;又研究物质产品观的内涵、形成和劳动;还研究精神产品观的内涵、形成和劳动;再研究生命价值观的内涵、形成和劳动;最后研究生活及其方式,研究生活方式观的客观实在,研究农业劳动生活方式化的意义、条件和劳动。第九章结论。研究农业的传统观念,研究农业传统观念的缺憾,提出农业新观念及其建立措施和意义;研究美学农业与休闲农业的联系与区别;对三次产业划分理论的批判;认为美学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种理想发展方向,其综合性能够本质地体现现代农业,多维性能够全面地发展现代农业,先进性能够超前地引领现代农业,审美性能够艺术地彰显现代农业,文化性能够极大地提升现代农业;最后做出结论:农业美学,将会引发一场全新的农业革命。

出版了《美丽乡村之农业设计》。在先后发表了《关于构建农业设计学科的思考》、《农业设计的存在与发展》、《农业设计的内涵与特征》、《基于农业设计目的的农业自然资源调查与分析》、《基于农业设计目的的社会经济资源调查与分析》、《基于农业设计目的的农业审美产品市场研究》、《农产品设计问题研究》、《作物植株设计问题的研究》、《审美视角下的作物植株美》、《田园景观的内涵及其美的形式与特征》、《田园科普设计问题研究》、《田园科普的内涵及其美的特征》、《田园体验设计问题研究》、《田园体验情趣的特征》、《田园养生设计问题研究》、《田园养生情趣的形式》和《田园生活设计问题研究》等17篇相关论文的基础上,出版了《美丽乡村之农业设计》一书。全书共分10章。第一章农业设计的基本问题。先研究设计的本质,再研究农业设计的形成、存在与发展,最后研究农业设计的内涵与特征、研究对象与内容和研究意义。第二章农业资源调查与分析。先研究农业资源的一般问题,再研究农业自然资源与农业设计的关系、农业自然资源调查与分析,最后研究社会经济资源调查与分析的必要性、社会经济资源调查与分析。第三章农业审美产品市场。先研究农业审美产品的内涵及作为产品、服务产品和特殊服务产品的农业审美产品,再研究市场的一般问题和农业审美产品市场的内涵、特征与类型,最后研究农业审美产品市场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控。第四章农产品设计。先研究农产品的内涵与类型,再研究农产品美的形式与特征和农产品设计的方法与原则,最后以圣女果、串番茄、方形西瓜和长字苹果为案例,分析农产品设计。第五章作物植株设计。先研究作物植株的内涵与类型,再研究作物植株美的形式与特征和作物植株设计的方法与原则,最后以苹果盆景和蔬菜迷宫为案例,分析作物植株设计。第六章田园景观设计。先研究景观的一般问题和田园景观的内涵与类型,再研究田园景观美的形式与特征和田园景观设计的方法与原则,最后以“菠萝的海”和北京昌平苹果主题公园为案例,分析田园景观设计。第七章田园科普设计。先研究科普的一般问题和田园科普的内涵与类型,再研究田园科普美的形式与特征以及田园科普设计应注意的相比较作物、技术和工具、同类型作物、技术和工具、同系列作物、技术和工具、农业知识文字说明问题,最后以长沙望城区百果园和丽江玉水寨为案例,分析田园科普设计。第八章田园体验设计。先研究体验的一般问题和田园体验的内涵与类型,再研究田园体验情趣的形式与特征以及田园体验设计应注意的田园性与园林性相结合、真实性与虚拟性相结合、劳动性与愉悦性相结合、生产性与生活性相结合问题,最后以御香观光采摘园、福朝生态园和傅家边生态农业园为案例,分析田园体验设计。第九章田园养生设计。先研究养生的一般问题和田园养生的内涵与类型,再研究田园养生情趣的形式与特征以及田园养生设计应注意的村庄性与田园性相结合、自然性与审美性相结合、“三农”性与生产性相结合、养生性与生命性相结合、生活性与劳动性相结合问题,最后以伊甸园休闲农庄和蓝调薰衣草庄园为案例,分析田园养生设计。第十章田园生活设计。先研究生活的一般问题和田园生活的内涵与类型,再研究田园生活情趣的形式与特征以及田园生活设计应注意的田园性与庭院性相结合、单元性与社区性相结合、生产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生活性与休闲性相结合、自我性与为他性相结合问题,最后以哈尼族梯田为案例,分析田园生活设计。

出版了《美丽乡村之村庄设计》。在发表《浅谈村庄设计学科的构建与方法》、《谈谈村庄布局设计》和《谈谈村庄文化设计》的基础上,出版了《美丽乡村之村庄设计》一书。全书共10章和1个附录。第一章村庄的现状与未来。研究村庄的内涵、起源、现状和未来。认为村庄在未来将继续存在,村庄将成为人类与城市并驾齐驱的两个居住、生活空间之一,特色小镇将成为村庄的一种理想形式。第二章村庄设计的基本问题。先研究设计的本质和村庄设计的内涵与特征;再研究村庄设计的必要与意义,认为村庄的宜居性、发展性和和谐性需要设计;最后研究村庄设计的存在与发展,探讨了以满足生理需求、生活需求、审美需求和价值需求为主要目的的村庄设计。第三章村庄布局设计。先研究村庄布局的本质,认为村庄布局是对村庄的整体安排、坐向选择和要素组合;再研究村庄布局的表现,认为村庄布局的表现有都市型、山水型、风俗型和田园型;最后研究村庄布局的设计,认为村庄布局的设计应做到四至与场地、居住与规模和要素与整体的统一。第四章村庄住宅设计。先研究村庄住宅的本质,认为村庄住宅是建筑物体的形式和村庄构成的要素;再研究村庄住宅的表现,认为村庄的表现有平房、楼房、窑洞和个性化房屋;最后研究村庄住宅的设计,认为村庄住宅的设计应做到需求与能力、类型与场地、材料与功能、结构与造型和传统与现代的统一。第五章村庄庭院设计。先研究村庄庭院的本质,认为村庄庭院是村庄住宅的延伸、单家独户的空间和联系外界的纽带;再研究村庄庭院的表现,认为村庄庭院的表现有防卫式、生活式和一体式;最后研究村庄庭院的设计,认为村庄庭院的设计应做到庭院与住宅、功能与形式、主题与内容和院内与院外的统一。第六章村庄道路设计。先研究村庄道路的本质,认为村庄道路是村庄布局的框架、人机出入的途径、彼此联系的纽带和村民活动的网络;再研究村庄道路的表现,认为村庄道路的表现有进村道路、主干道路、次干道路、路巷和环村道路;最后研究村庄道路的设计,认为村庄道路的设计应做到出入与布局、材料与实用、方便与安全和行走与情趣的统一。第七章村庄树木设计。先研究村庄树木的本质,认为村庄树木是一种生命、一种可以开花挂果的生命、一种可以绿化美化的生命、一种可以淀积文化的生命和一种可以与人类互动的生命;再研究村庄树木的表现,认为村庄树木的表现有古树名木、果树、绿化树木、美化树木和生态树木;最后研究村庄树木的设计,认为村庄树木设计应做到存在与表现、单维与多维、单植与组合、保护与营造和自赏与他赏的统一。第八章村庄设施设计。先研究村庄设施的本质,认为村庄设施是民俗文化的载体和人们审美的对象;再研究村庄设施的表现,认为村庄设施的表现有日常生活设施、生产设施和文化设施;最后研究村庄设施的设计,认为村庄设施设计应做到自需与他需、多样与功能、形式与内容和建筑与文化的统一。第九章村庄卫生设计。先研究村庄卫生的本质,认为村庄卫生是村庄的清洁,是村庄环境不但不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威胁,而且有利于人体健康,是村庄生态链条处于良好的平衡、循环状态;再研究村庄卫生的表现,认为村庄卫生的表现有畜禽圈养、窗明几净、环境清洁和空气清新;最后研究村庄卫生的设计,认为村庄卫生的设计应做到设施与方法、制度与行为、治标与治本和表观与内在的统一。第十章村庄文化设计。先研究村庄文化的本质,认为村庄文化是村民生活的淀积、乡村文明的表现、村庄生命的灵魂和农村发展的导航;再研究村庄文化的表现,认为村庄文化的表现有民俗物质文化、民俗非物质文化、古民居、名人遗址、重大历史事件遗址、现代建筑、现代文化设施和现代文化;最后研究村庄文化的设计,认为村庄文化设计应做到内容与形式、实物与符号和传承与弘扬的统一。附录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罗列了第一、二、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出版了《美丽乡村之农业旅游》。在发表了《关于构建农业旅游学的思考》、《农业旅游学的基本内涵》、《论农业自然资源的运动性》、《农业资源与农业旅游的关系》、《农业旅游视角下的中国农业自然资源》、《农业旅游景观问题研究》、《农业旅游设施问题研究》、《农业旅游活动问题研究》、《农业审美产品的消费形式》《农业旅游企业管理问题研究》和《农业旅游要素和谐问题研究》等11篇论文的基础上,出版了《美丽乡村之农业旅游》一书。全书共8章和7个附录。第一章概论。先研究旅游的一般问题,再研究农业旅游的形成与发展,最后研究农业旅游的基本内容。第二章农业旅游视角下的农业自然资源。先研究农业自然资源的规律性与常变性、独立性与综合性、自然性与人为性等运动规律,再研究农业自然资源与农业旅游存在和利用、客体和对象、自然和人为、农业和旅游、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最后研究农业旅游视角下的中国农业自然资源的辽阔性、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可塑性及其开发利用。第三章农业旅游景观营造。先研究农业旅游景观的内涵,再研究农产品、作物植株、田园、自然、人文、农舍、村庄、农业劳动工具、农民生活用具、农业劳动、农民生活与活动、乡村等农业旅游景观及其田园性、农业性、季节性、地区性、审美性、旅游性等特征,最后研究农业旅游景观的营造原则和方法。第四章农业旅游设施建设。先研究农业旅游设施的内涵,再研究“吃”的、“住”的、“行”的、“游”的、“购”的、“娱”的等农业旅游设施,最后研究农业旅游设施的功能性、农趣性、文化性、审美性、旅游性等特征。第五章农业旅游活动组织。先分析审美、猎奇、探源、寄托、认知、体验、表现、休闲、保健、生命等游客消费心理,研究文化素质、农业知识、审美情趣、休闲方式、生活观念、生命价值等游客消费爱好培育,再研究目的、线路、成员、饮食、住宿、交通、用品、资料、形象、活动、时间、导游等农业旅游活动计划制定问题,最后研究线路的导游、景点的讲解、项目的进行、旅途的服务、灵活的应变、生活的融合等农业旅游活动组织问题。第六章农业审美产品营销。先简述农业审美产品及其市场,再研究农业审美产品购买、观赏、品尝、品读、学习、体验、养生、生活等消费形式,最后研究农业审美产品时间上、空间上、对象上、方式上、渠道上、介质上、价格上的营销。第七章农业旅游企业管理。先研究生产农业审美产品的、经营农业审美产品的、既生产又经营农业审美产品的农业旅游企业等类型,再研究农业旅游企业的设置、组织、资源、人才、资金、营销等管理。第八章农业旅游要素和谐。先研究农业旅游要素和谐的内涵,再研究农业旅游要素和谐的表现,最后研究农业旅游要素和谐的观念、要素、链条、文化、机制等建设。附录一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基本条件。附录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基本条件。附录三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附录四中国美丽田园推介标准。附录五最美休闲乡村选介。附录六美丽田园选介。附录七美丽农庄选介。

出版了《美丽乡村之农业鉴赏》。在发表了《关于构建农业审美学的思考》、《浅议农业鉴赏问题》、《农产品鉴赏问题研究》、《作物植株鉴赏研究》、《田园鉴赏问题研究》、《村庄鉴赏问题研究》和《农业劳动鉴赏问题研究》等7篇论文的基础上,出版了《美丽乡村之农业鉴赏》一书。全书共13章。第一章总论。先概述鉴赏问题,再研究农业鉴赏的内涵和方式,最后研究农业鉴赏力及其培育。第二章农产品鉴赏。先研究农产品鉴赏的对象,再研究农产品鉴赏的内容,接着研究农产品鉴赏的视角,最后分析农产品鉴赏的案例。第三章作物植株鉴赏。先研究作物植株鉴赏的对象,再研究作物植株鉴赏的内容,接着研究作物植株鉴赏的视角,最后分析作物植株鉴赏的案例。第四章田园鉴赏。先研究田园鉴赏的对象,再研究田园鉴赏的内容,接着研究田园鉴赏的视角,最后分析田园鉴赏的案例。第五章自然鉴赏。先研究自然鉴赏的对象,再研究自然鉴赏的内容,最后分析自然鉴赏的案例。第六章人文鉴赏。先研究人文鉴赏的对象,再研究人文鉴赏的内容,最后分析人文鉴赏的案例。第七章农舍鉴赏。先研究农舍鉴赏的对象,再研究农舍鉴赏的内容,最后分析农舍鉴赏的案例。第八章村庄鉴赏。先研究村庄鉴赏的对象,再研究村庄鉴赏的内容,最后分析村庄鉴赏的案例。第九章农业劳动工具鉴赏。先研究农业劳动工具鉴赏的对象,再研究农业劳动工具鉴赏的内容,接着研究农业劳动工具鉴赏的视角,最后分析农业劳动工具鉴赏的案例。第十章农民生活用具鉴赏。先研究农民生活用具鉴赏的对象,再研究农民生活用具鉴赏的内容,接着研究农民生活用具鉴赏的视角,最后分析农民生活用具鉴赏的案例。第十一章农业劳动鉴赏。先研究农业劳动鉴赏的对象,再研究农业劳动鉴赏的内容,接着研究农业劳动鉴赏的视角,最后分析农业劳动鉴赏的案例。第十二章农民生活与活动鉴赏。先研究农民生活与活动鉴赏的对象,再研究农民生活与活动鉴赏的内容,接着研究农民生活与活动鉴赏的视角,最后分析农民生活与活动鉴赏的案例。第十三章乡村鉴赏。认为乡村是村庄、田园、自然三位一体的,是人类有别于城镇的生命存在和发展空间,乡村之美在于自然。

写成了《农业音乐》。在发表《关于构建农业音乐学的思考》、《从农业的发展看拓展农业音乐的可能与必要》、《农业音乐的内涵》、《农业音乐的特征研究》和《农业音乐的类型》,并在撰写《从音乐的发展看开拓农业音乐的可能与必要》、《农业美学视角下的农业工具及其乐器化的存在与可能》、《农业工具乐器化的意义及其可能形式》、《农业工具乐器化的原则与路径》、《浅议歌词及其创作》、《农业歌词的本质》、《农业歌词的创作原则》和《农业曲调的谱写》的基地上,撰写了《农业音乐》一书。全书共6章。第一章绪论。先研究音乐的本质;再研究音乐的产生与发展,认为音乐经历了史前音乐、古代音乐、近现代音乐;最后从农业音乐的存在、农业的发展和音乐的发展,研究拓展农业音乐的可能与必要。第二章农业音乐的基本问题。先研究农业音乐的内涵,认为农业音乐是一种音乐、一种可以形成农业情趣的音乐、一种可以促进农业发展的音乐;再研究农业音乐的特征,认为农业音乐具有素材的农业性、乐器的工具性、作用的技术性、服务的专门性和空间的田园性;最后研究农业音乐的类型,认为农业音乐可分为愉悦型农业音乐、生产型农业音乐、营养型农业音乐、防控型农业音乐和综合型农业音乐。第三章农业工具的乐器化。先研究农业工具;又从农业工具的声音存在、乐器的本质、农业工具声音乐声化的可能和农业工具作为乐器的利用实践,研究农业工具乐器化的存在与可能;再研究农业工具乐器化的必要与意义;接着研究农业工具乐器化的可能形式,认为农业工具乐器化的可能形式有直接敲打的乐器型农业工具、播放音乐的乐器型农业工具、摩擦作用的乐器型农业工具、声控技术的乐器型农业工具、生命对话的乐器型农业工具和其他乐器型农业工具;最后研究农业工具乐器化的原则与路径。第四章农业歌词的创作。先研究歌词的一般问题,包括歌词的内涵、特征和创作;又研究农业歌词的本质,认为农业歌词也是歌词、是农业歌曲的内容化、是农业的歌词化;再研究歌词化的农业对象,包括诗词、故事、谚语、科普和实在;接着研究农业歌词的创作原则,认为创作农业歌词必须遵循主题、内容、农业和词化等原则;最后研究农业曲调的谱写。先研究曲调的一般问题,包括内涵、表现形式、谱写要求和谱写方法;又研究农业曲调的本质,认为农业曲调也是曲调、是农业歌曲的节奏化、是农业歌词的曲调化;接着研究农业曲调的谱写,认为农业曲调的谱写必须做到曲调与农业、原声与谱声、原律与谱律、旋律与场境的统一;最后简谈一下农业乐曲。第六章农业音乐的利用。先研究农业音乐在农业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农业病虫害的防治等农业生产中的利用;又从农业劳动出发,研究农业音乐在农业劳动积极性的提高、农业劳动中的生命享受中的利用;再从农业生活出发,研究农业音乐在农业生活情趣和艺术中的利用;接着从农业旅游出发,研究农业音乐在农业旅游的情趣和艺术中的利用;最后研究农业音乐在日常生活和音乐艺术等非农领域的利用。

写成了《农业文化》。在发表《农业文化的基本问题》、《试论农业文化的历史性》、《文化的特征》和《农业文化的历程》,以及撰写《农业文化的贡献》、《农业文化的研究意义》、《农业文化的特征》、《农业文化的形成》、《农业文化的类型》、《农业文化的结构》、《农业文化的功能》和《农业文化的形式》的基础上,写成了《农业文化》一书。全书10章1个附录。第一章绪论。先研究文化的一般问题;又研究农业文化的贡献,认为农业文化开启了文化之旅,推动了文化发展,拉开了人类文明;再研究农业文化的缺憾,认为对农业文化存在认识上、研究上、使用上的缺憾;最后研究农业文化的研究意义,认为研究农业文化是农业发展的需要,是文化建设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需要。第二章农业文化的内涵。先研究农业文化的内涵;再研究农业文化的特征,认为农业文化具有自然性、生物性、产品性、动态性、纵横性、产业性等特征。第三章农业文化的形式。先研究积淀的形式,认为农业文化可在时间、过程、沉淀、过滤、诉求中积淀;再研究制作的形式,包括物理、修剪、雕刻、化学、装饰、园艺等制作形式;最后研究赋予的形式,研究其原因、对象和内容。第四章农业文化的历程。研究原始农业时期、传统农业时期、现代农业时期的时段、主要存在和表现、特征,还研究美学农业及其文化。第五章农业文化的类型。研究产业、特产、生态、地理、资源、建筑、历史、名人、民俗等类型农业文化。第六章农业文化的结构。先研究资源层,包括土壤、气候、水、生物;又研究田园层,包括田园、生产设施、农业动植物、农业生产;还研究行为层,包括生产、研究、教育、推广、管理、涉农等行为;再研究知识层,包括农业科普、农业科技、农业经济、农业管理;最后研究精神层,包括价值观念、思维理念、职业道德、行为准蝇。第七章农业文化的功能,研究农业文化的积淀、导向、联贯、凝聚、协调、品读、审美、旅游等功能。第八章农业文化的形式。研究农业文化的实物、图像、文字、艺术、综合等形式。第九章农业文化的建设。研究农业文化的思想、行为、符号、开发等建设。第十章农业文化的利用。先介绍北回归线生态旅游带建设与发展;再介绍民俗文物的收集、保护与展览;最后介绍梯田文化的保护与利用。附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罗列了第一、二、三、四、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写成了《美学农业技术》。在发表《关于构建美学农业技术学的思考》,以及撰写《美学农业技术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写成了《美学农业技术》一书。全书共13章。第一章总论。先研究技术的本质;又研究美学农业技术的内涵;再研究美学农业技术的特征,认为美学农业技术既追求农业物质产品的生产、也追求农业审美产品的生产,既运用产品生产要素、也运用艺术创作要素,既使用农业劳动工具、也使用艺术创作工具,既着眼于小处、也着眼于大处;最后研究美学农业技术的研究意义,认为研究美学农业技术是农业技术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农业美学建设的学科需要,是人类生活的人本需求。第二章美学农业育种技术。先概述一下育种;再研究美学农业与育种的关系;最后研究育种技术在美学农业中的应用,包括育种目标、育种方法和渝花糯的选育。第三章美学农业栽培技术。先概述一下栽培;再研究美学农业与栽培的关系;最后研究栽培技术在美学农业中的应用,包括栽培目标、栽培要素和京丹一号的栽培。第四章美学农业物理技术。先概述一下物理;再研究美学农业与物理的关系;最后研究物理技术在美学农业中的应用,包括工具、技术和方形西瓜的制作。第五章美学农业化学技术。先概述一下化学;再研究美学农业与化学的关系;最后研究化学技术在美学农业中的应用,包括化学技术的存在与可能和长字苹果的制作。第六章美学农业修剪技术。先概述一下修剪;再研究美学农业与修剪的关系;最后研究修剪技术在美学农业中的应用,包括修剪的重点、原则和荔枝的修剪。第七章美学农业雕刻技术。先概述一下雕刻;再研究美学农业与雕刻的关系;最后研究雕刻技术在美学农业中的应用,包括农业物体及其雕刻、非农业物体及其雕刻和食雕的技巧。第八章美学农业装饰技术。先概述一下装饰;再研究美学农业与装饰的关系;最后研究装饰技术在美学农业中的应用,包括装饰的对象、类型和香蕉套袋技术及其展望。第九章美学农业赋予技术。先概述一下赋予;再研究美学农业与赋予的关系;最后研究赋予技术在美学农业中的应用,包括文化的有形化、赋予的原则和沙田柚及其文化赋予。第十章美学农业盆景技术。先概述一下盆景;再研究美学农业与盆景的关系;最后研究盆景技术在美学农业中的应用,包括盆景作物制作的意义、盆景作物与盆栽作物的联系与区别和盆景苹果的制作。第十一章美学农业园林技术。先概述一下园林;再研究美学农业与园林的关系;最后研究园林技术在美学农业中的应用,包括田园园林化、田园园林化的要素和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的建设。第十二章美学农业修复技术。先概述一下修复;再研究美学农业与修复的关系;最后研究修复技术在美学农业中的应用,包括修复的意义、内容、形式、原则和案例。第十三章美学农业综合技术。先概述一下综合;再研究美学农业与综合的关系;最后研究综合技术在美学农业中的应用,包括美学农业综合技术的内涵、综合的意义和需要的原则。

写成了《农业生活》。在发表《关于构建乡村生活方式学科的思考》,以及撰写《乡村生活的存在》《农业生活的必然》《农业生活的特征》《农业生活的进行》《农业生活的境界》的基础上,写成了《农业生活》一书。全书共8章。第一章导言。从笔者参与雷州半岛南亚热带农业示范区建设,构建农业美学学科体系入手,导出研究农业生活的原因。第二章生活的客观。研究生活的存在、内容、追求和本质。认为生活应该是生命的运动,是生命运动的内容和方式;生活的内容包括吃、穿、住、行和娱;生活的追求是生命的存在、过程、表现、丰富、自我和价值;生活的本质是生理满足、心理愉悦和生命享受的过程。第三章乡村生活的存在。先研究村庄的产生、发展、类型和特点;又研究乡村生活的环境、人文、经济、技能和劳动等影响因素;再研究乡村生活的吃农家饭、穿民族衣、住民俗宅、行乡村道和娱民间乐等客观存在;最后研究乡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的区别,认为乡村生活是原生、封闭、传统、物质的,城市生活是后生、开放、现代、精神的。第四章农业生活的必然。先研究农业发展的物质必然、精神必然和生活必然;又研究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经济必然和文化必然;再研究市民生活的空间必然、时间必然和内容必然;最后研究农民生活的生理必然、心理必然和生命必然。第五章农业生活的特征。认为农业生活具有空间的多样化、核心的农作化、内容的丰富化、主体的全民化、过程的愉悦化和生命的享受化等特征。空间的多样化表现在既有乡村生活空间,也有城市生活空间;核心的农作化表现在将农作作为农业生活的核心;内容的丰富化表现在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相交融、习惯生活与农作生活相映像、自给生活与他给生活相补充、传统生活与田园生活相交汇;主体的全民化表现在农业生活的人群包括乡村农民和城市市民;过程的愉悦化表现在农业生活是一种主动行为和高质量活动;生命的享受化表现在农业生活空间的优美化为生命存在提供享受的平台,内容的多样化为生命阐释提供享受的载体,过程的奇妙化为生命情趣提供享受的可能。第六章农业生活的进行。认为农业生活以居家、旅游、度假和两栖的方式进行。居家具有空间的固定性、时间的规律性、内容的重复性和行为的自主性;旅游具有空间的变换性、时间的集中性、内容的新鲜性和行为的体验性;度假具有空间在变换中固定、时间在集中中规律、内容在新鲜中重复和行为在体验中自主等特征;两栖具有空间两个、时间两季、内容两重和行为两栖等特征。第七章农业生活的境界。先研究农业的境界,认为农业的境界是田园既高产稳产又风光优美、劳动既又快又好又轻松愉快和作物既高产优质又株健果美;又研究乡村的境界,认为乡村的境界是清洁、卫生、美丽、宜居和特色;再研究城市的境界,认为城市的境界是绿化树木作物化、公共场所农作化、居住空间盆栽作物化、住宅小区田园化和娱乐器具农业化;又再研究生活的境界,研究吃的境界、穿的境界、住的境界、行的境界、娱的境界和农作的境界;最后研究生命的境界,认为乡村的境界是生命存在像农业那样实在,活力像农业那样吐艳,价值像农业那样博大。第八章农业生活的建设。先研究主体建设,研究观念建设、素质建设和行为建设;再研究对象建设,认为对象建设应需求与倡导相结合、硬件与软件相结合、标准与特色相结合和功能与艺术相结合;最后研究方式建设,研究文化生活方式建设、休闲生活方式建设和农作生活方式建设

撰写《农业技能美学》。在发表《关于构建农业技能美学的思考》的基础上,开始撰写《农业技能美学》一书,并已完成前4章。

撰写《美学农业经济》。在发表《关于构建美学农业经济学的思考》的基础上,开始撰写《美学农业经济》一书,并已完成第2章。

尚未动笔的有《农业舞蹈》《美学农业规划》《农业工具设计》《农业美学史》。

(二)农业美学相关问题研究的成果

罗凯在构建农业美学学科体系的同时,还研究农业美学的相关问题。主要成果如下:

写成了《美丽乡村之游客游玩》。在发表《浅谈农业旅游的发展态势》、《浅谈农业旅游的行动计划》、《浅谈农业旅游的文化品读》、《浅谈农业旅游的科普学习》、《浅谈农业旅游的昔日回放》和《浅谈农业旅游的生命升华》,以及在撰写《浅谈农业旅游的基本内涵》、《浅谈农业旅游的出游方式》、《浅谈农业旅游的产品购买》、《浅谈农业旅游的食品品尝》、《浅谈农业旅游的房屋居住》、《浅谈农业旅游的景观欣赏》和《浅谈农业旅游的养生保健》的基础上,撰写了《美丽乡村之游客游玩》一书。全书共17章和1个附录。第一章农业旅游的发展态势。认为农业旅游逐渐成为农业的发展方向、旅游的成熟分支和游客的旅游选择。第二章农业旅游的基本内涵。认为农业旅游是生活时间的休闲化、娱乐化,是生活空间的乡村化、田园化,是生活内容的农业化、体验化,是生活方式的鉴赏化、情趣化。第三章农业旅游的主要特征。认为农业旅游具有旅游时间的季节性、旅游空间的地区性、旅游距离的短途性、旅游对象的定向性、旅游方式的参与性和旅游情趣的农趣性。第四章农业旅游的行动计划。研究了行动计划的必要、原则、内容和编制。第五章农业旅游的出游方式,先研究出游方式的内涵、类型和特点,再研究选择出游方式的必要和意义,最后研究选择出游方式必须考虑的要素。第六章农业旅游的产品购买。先研究农业审美产品及其购买的对象,再研究农业审美产品购买的特点、选择和情趣。第七章农业旅游的食品品尝。先研究食品及其类型,再研究品尝的特点,最后研究品尝的形式及其情趣。第八章农业旅游的房屋居住。先研究房屋居住的本质,再研究农业旅游房屋居住的特点,最后研究农业旅游的房屋居住。第九章农业旅游的景观欣赏。研究了农业旅游景观的内涵、类型和欣赏。第十章农业旅游的文化品读。先研究农业旅游景观的文化存在和表现,再研究农业旅游景观文化品读的意义,最后研究农业旅游景观文化品读的形式和情趣。第十一章农业旅游的科普学习。先研究农业旅游景观的科普存在和表现,再研究农业旅游科普学习的内容和意义,最后研究农业旅游科普学习的形式和情趣。第十二章农业旅游的田园体验。研究了田园体验的存在、必要、类型、形式和情趣。第十三章农业旅游的养生保健。研究了养生保健的存在和可能、特征及形式和情趣。第十四章农业旅游的生活情趣。先研究生活情趣与农业旅游的关系,再研究生活情趣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第十五章农业旅游的昔日回放。研究了昔日回放的特征、意义、形式和情趣。第十六章农业旅游的生命升华。认为农业旅游的自然性可以演绎和表现生命的存在价值,知识性可以激活和释放生命的潜存能量,审美性可以训练和提升生命的美学修养,生命性可以催化和促进生命的理性飞跃。附录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罗列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名单,选介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写成了《桃花源游记》。《桃花源游记》融通俗性、趣味性、科幻性、文学性和学术性于一体,用游记、梦幻的形式,说述神先生和陶源、陶花兄妹在岛国——桃花源国——的所见所闻,籍以使农业美学这一新兴的理论通俗化、趣味化、大众化、社会化,从象牙塔中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大众化、社会化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美学农业,服务于农业,服务于“三农”,服务于社会。全书共23章,包括:1《桃花源记》托起的桃花源之梦;2盛开桃花的桃花源国;3浓缩桃花文化的桃花源公园;4充满都市气息的城郊镇;5到处都是山水情调的三七镇;6桃俗催生出的桃花源镇圩;7盛装桃服的桃花源镇人;8彰显桃俗的桃花源民俗园;9人类活动与自然风光完美结合的桃树山;10记证着自然演变历史的天山国家天然公园;11“”号别墅,田园化的别墅;12田园,美的化身,美的类型;13园林,城市的园林,园林化田园的源泉;14是田园,是园林,是园林化的田园,是规则式园林化的田园;15是田园,是园林,是园林化的田园,是不规则式园林化的田园;16农业美是城镇美,是自然美,是田园美,也是生命的音乐;17产品是美,作物是美,田园是美,农业是美,美得是那样别有一番风格;18美的田园也可卖钱;19是农具,也是玩具;20是在审美,还是在学习?;21在农业劳动的过程中享受生命;22;农业美学的学术王国——桃花源大学农业美学园区;23桃花源之梦在我的家乡悄然成为现实。

四、农业美学研究成果的应用

农业美学研究以来,其成果逐渐得到应用。主要表现在:

1、开设课程。青岛农业大学年下半年开始开设了《农业美学》全校选修课。其教学大纲所用的参考资料主要为罗凯的《农业美学初探》《美丽乡村之农业设计》《美丽乡村之农业旅游》《美丽乡村之农业鉴赏》。成都师范学院和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则开设了《农业美学与乡土文化》选修课。

2、实践应用。一是在农业农村上应用。不少地方在美丽乡村、美丽田园、农业公园、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休闲农业园区、乡村旅游区、新农村片区、特色文化村等的建设中应用农业美学理论和设计元素,既生产农业物质产品,也生产农业审美产品,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二是全域发展美学农业。年8月2日,河南省修武县在县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暨县委工作会议上确立了“美学经济”的操作路径,用农业美学驱动农业经济向体验经济、康养经济、功能经济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和农产品从传统走向了时尚、从低端市场走向了高端市场,催生出大批农业新业态、新产业和新品牌,走出了一条田园景观化、村庄民俗化、农产品绿色化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截至年12月,中央级媒体发稿余篇、省级媒体发稿1余篇,对美学经济发展以综合报道。《焦作日报》于年9月11日以《美学农业的标杆,美丽经济的典范!修武,用美学理念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为题,《河南日报》于年10月27日以《农业美学撬动修武高质量转型》为题,《经济日报》于年11月26日以《河南修武:美学撬动农业高质量转型》为题,《农民日报》于年5月6日以《“美学”驱动乡村振兴新实践——河南修武县“美学经济”激活全域发展新动能》为题,以专门报道。被住建部确定为全国新型小城镇试点县,被河南省确定为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示范县。

五、社会各界和专家、学者对农业美学研究的支持和认可

罗凯的农业美学研究成果先后获各种学术、科技奖10项(见表2)。《美丽乡村之农业设计》《美丽乡村之农业旅游》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农家书屋重点图书推荐目录》,《美丽乡村之农业设计》还于年9月1日入选荷泽市图书馆年9月份推荐书目之首部,年11月7日被旅游乡建CLUB推荐为“关于乡村设计的十本好书”。大连工业大学的王青等发表了6篇关于《农业美学初探》、10篇关于《美丽乡村之农业旅游》、3篇关于《美丽乡村之农业设计》的书评(见表3)。《论农业美学的主要目标》被稍加整理,全文作为《百事百科》、《互动百科》和《百科》的“农业美学”和“美学农业”辞条。《农业美学初探》一书的书名也被作为《百事百科》、《互动百科》和《百科》的辞条。罗凯的农业美学研究促成广东省农学会在其主办的《广东农学通报》(现改为《广东农学通讯》)开设《农业美学》专栏。《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化”模式探讨》发表于《广东农学通讯》年第3期,文中插图被作为封面。《田园鉴赏问题研究(一)、(二)》被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主办的《蔬菜》作为业界观察栏目文章,分别发表于该刊年第11、12期头版头条,并配有编辑按语和背景资料衔接。罗凯先后应邀到上海交通大学等4所大学做“农业美学”讲座(见表4)。

表2罗凯的农业美学研究成果获得的各种学术、科技奖

序号

项目

获奖名称

颁奖单位

颁奖时间

农业美学,一场全新的农业革命(论文)

第二届中国创意农业发展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第二届中国创意农业发展论坛组委会

9年

农业美学初探(专著)

湛江市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

湛江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湛江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论农业劳动工具革命(论文)

“中国农机60年”征文三等奖

农业机械杂志社

美学农业园区建设模式研究(论文)

首届“中国银杏嘉年华杯”休闲农业创意大赛优秀创意奖

中国洛阳银杏嘉年华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基于农业设计目的的农业自然资源调查与分析(论文)

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三等奖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

田园体验设计问题研究(论文)

“第十二届中国农业园区论坛”优秀论文

中国农学会农业科技园区分会

田园景观的内涵及其美的形式与特征(论文)

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二等奖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

农业旅游景观问题研究(论文)

年海南农垦休闲农业发展有奖征文三等奖

海南省农垦经济学会

农业旅游要素和谐问题研究(论文)

“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湛江经济社会发展”主题征文二等奖

湛江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10

论生命的意义(论文)

生命文化学:对象·元理论·方法论·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广东省生命文化学会年年会三等奖

广东省生命文化学会

表3专家、学者发表关于农业美学相关专著的书评

序号

作者

工作单位

题目

发表载体

发表时间

王青

大连工业大学

试论农业美学的表现形式与创造性探索——评《农业美学初探》

中国食用菌

年第6期

闫英慧

绥化学院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美学的价值探讨——评《农业美学初探》

中国食用菌

年第7期

王玮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

中国传统农业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探析——评《农业美学初探》

中国食用菌

年第7期

李林杰

桂林理工大学

视觉传达设计在美学农业中的价值和应用——评《农业美学初探》

中国食用菌

年第8期

李靖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新时代背景下生态农业美学价值研究——评《农业美学初探》

中国食用菌

年第8期

陈敏

石河子大学

生态农业美学价值的探索——评《农业美学初探》

中国食用菌

年第8期

张德忠、毕然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农业现代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探索——评《美丽乡村之农业旅游》

中国食用菌

年第8期

崔勇彬

绵阳师范学院

休闲农业新时代下的田园景观设计研究——评《美丽乡村之农业设计》

中国食用菌

年第10期

傅萍、

陈小勇

三亚学院、海南大学

休闲农业健康旅游中的地域文化符号表现——评《美丽乡村之农业旅游》

中国食用菌

年第10期

10

李金玲

玉林师范学院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景观设计的应用与开发——评《美丽乡村之农业设计》

中国瓜菜

年第11期

11

高姗、

李永芬

云南民族大学

农业美学视角下农业旅游的发展探析——评《美丽乡村之农业旅游》

植物检疫

年第6期

12

黄凌云、王小琴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民宿产业在农业旅游振兴中的发展策略研究——评《美丽乡村之农业旅游》

中国食用菌

年第11期

13

刘文静、张雅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评《美丽乡村之农业旅游》

中国食用菌

年第1期

14

黄芳

广西艺术学院

民族文化符号在休闲农业旅游特色文化小镇建设中应用研究——评《美丽乡村之农业旅游》

植物检疫

年第1期

15

林丽青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农业旅游企业品牌建设战略发展研究——评《美丽乡村之农业旅游》

中国食用菌

年第2期

16

田启利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民族文化符号在休闲农业旅游特色文化小镇建设中的应用研究——评《美丽乡村之农业旅游》

中国蔬菜

年第3期

17

刘靖宇

安徽巢湖学院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景观设计的应用与开发——评《美丽乡村之农业设计》

中国瓜菜

年第8期

18

方娅

贵州师范大学

新常态背景下乡村农业旅游创新发展路径研究——评《美丽乡村之农业旅游》

植物检疫

年第5期

19

张雅菲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美丽乡村之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稻米

年第1期

表4罗凯应邀到大学做的“农业美学”讲座

序号

大学

院系

题目

时间

华南农业大学

农学院

农业美学

8年10月26日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旅游管理系

农业美学——研究动态、基本问题与研究方向

年5月13日

上海交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农业美学——研究动态与基本问题

年6月27日

海南大学

园艺园林学院

农业美学——研究动态与基本问题

年6月29日

图1-1《农业美学初探》内刊版封面

图1-2《农业美学初探》正式版封面

图2《美丽乡村之农业设计》封面

图3《农业新论》封面

图4《美丽乡村之农业旅游》封面

图5《美丽乡村之农业鉴赏》封面

图6《美丽乡村之农业鉴赏》封面

农业美学学科发展报告(年)

作者罗凯授权发布

首发:创意农业网公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