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舞龙融入课间操做龙的传人川观新闻

白癜风秘方 http://m.39.net/pf/a_4786525.html

舞龙、跳转场舞、竹鼓舞、唱布依族民歌……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民族中学,同学们将布依族传统特色融入“大课间”,同学们利用课间操的时间学习、练习本民族特色舞蹈,在日常课外锻炼的同时传承民族文化。(《北京青年报》3月6日)

在汉语语境中,“舞”音同“武”,“练舞”即是“练武”。通过舞蹈锻炼青少年的身体协调性、爆发性、柔韧性及关节稳定性,增加局部肌肉群,在各地中小学校便有提倡。而布依舞较之其他现代舞蹈,简单、易学且有更强的“自然色彩”,符合当代青少年的运动特征,其强身健体的意义颇大。

以往的课间操,主要侧重于“活动身体”,“操”的意味浓,“舞”的意味弱,在部分崇尚新潮文化的青少年眼中,可能过于单调、呆板,甚至无趣。用民族舞为课间操赋能,增强其文化感,对青少年更有吸引力,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也就增强了。可以说,布依族学“布依舞”,有文化“buff”加成,成效更大。

民族舞蹈蕴含民族修养,体现民族精神,是极佳的道德传承载体。而早在年便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三条便指出:“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将舞龙与舞蹈融入课间操,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与纪律意识,既是德育与体育融合的产物,也是民族文化与体育时尚融合的产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可以看到,在网络风潮的作用下,西式文化侵入青少年的世界,有不少中小学生与传统文化割裂,民族认同感减弱,历史虚无感增强。中小学生练习民族舞蹈,传承本民族文化,其教育作用值得肯定。

面向未来,希望有更多的学校能本着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积极将民族文化带入课间文化,用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舞蹈,催动青少年身体与精神的“双进步”。并以此为契机,将青少年带入民族文化活动,借互联网走出校园,走向世界,让民族风课间操流行起来。(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