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孔子对周朝官方舞乐武的教

孔子会弹琴,能唱歌,精通舞乐,在教授学生时也会讲乐的知识,也喜欢和别人讨论乐理。在《礼记·乐记》中就有孔子与宾牟贾讨论周朝的官方舞乐——《武》的记载。这段文字可以看作是孔子对《武》的赏析,也可以看作是孔子乐教的教学片段。

宾牟贾陪孔子坐的时候,孔子问了宾牟贾一些关于《武》的问题,由舞乐的形式逐渐深入到舞乐的精神。

孔子问:《武》开始的时候,是一阵隆隆的鼓声,为什么要敲这么长时间的鼓呢?

宾牟贾回答说:这是武王为了鼓舞士气,取得将士的支持,为伐商做准备。

孔子又问:《武》的曲调慢、长,绵延不绝,这又是为什么呢?

宾牟贾说:这是武王担忧各路诸侯不能及时领兵前来共同讨伐商纣王,心中忧虑,在曲调上便是连绵不绝的呼唤,以期获得诸侯相应。

孔子又问:《武》正式开始后,舞者们猛烈、快速地挥手踏脚,这又是表达什么意思呢?

宾牟贾说:这表示及时发起军事行动,夺取先机,掌握主动权。

孔子又问:有人说《武》流露出贪图商政权的情感,这是为什么呢?

宾牟贾回答说:《武》是武王用来端正军风的,如果有贪图商政权的情感流露,这就不是《武》的舞乐。

对于《武》的种种舞蹈动作,宾牟贾确实很了解,也能准确把握《武》的精神。但他觉得《武》的舞蹈用时太长,除了六节代表不同事件的舞乐外,还有一部分是站立等待的时间。宾牟贾觉得这段等待的动作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为了使舞蹈更加简洁、精炼、紧凑,他动了减去这部分舞蹈时间的念头,但又不好意思直接说出来,所以就问孔子为什么要保留这么长时间的等待。

孔子听出了宾牟贾的弦外之音,于是抛开舞蹈艺术不谈,更多地从乐理的角度进行了讲解。

舞者们长久的站立,主要是表现武王等待各诸侯国军队的到来。等待的时间一长,就包含了动作之外的意义。

一是象征周朝反商早在文王时就开始了,到武王才成功,可见要想一举推翻商王朝,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容易。尽管商纣王已经变成一个人人憎恶的昏君,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个新兴的西方农业民族——周朝,要对抗的是统治全国已有多年历史的中央王朝,所以韬光养晦很重要,否则早被商朝武力镇压了。

二是象征着等待最佳的战争时机。武王之前也举行过大规模的阅兵,最著名的就是孟津观兵,他的目的在于检验自己的号召力,更在试探各路诸侯、商朝的反应。虽然孟津观兵号称八百诸侯前来,但有几个大的诸侯国并没有表态。眼见时机尚未成熟,周武王只得撤兵,放弃进攻商朝的计划,耐心地等待时机。

三是不敢为天下先的谨慎,以示并非是出于私心而夺取商王朝的天下,而是为了维护正义,和各诸侯国共同兴兵推翻暴政,所以要等到其他诸侯前来共同讨伐无道昏君商纣王。当然,此举无疑大大增加了成功的几率。

最终,牧野一战周武王大败商纣王,灭亡了商朝。为了表明一心为民、奉行天意的初衷,更表示不敢将商朝视为囊中之物,周武王进入商朝都城后,还没有下车就宣布封黄帝、帝尧的后代为诸侯,下车后再封夏禹的后代,宣布妥善安置殷商百姓,释放天下闻名的贤臣箕子,恢复商朝掌管礼乐后被纣王罢免的著名贤者商容的地位,表示不敢有违礼乐之道。

长久地站在那里的舞者,像是一种留白的艺术手法,表达了如此丰富的内涵。因此孔子最后一句话就变成了反问的语气:包含如此丰富礼乐精神、教化意义的《武》表演用时长,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就是含蓄地反对宾牟贾的观点。

一段舞乐的留白,如大音希声一样,有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价值,沉淀着《武》最深层的蕴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5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