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情而舞,让舞蹈情感表达变得更细腻

情,为内心情感。舞,为身体动作。舞蹈其实就是一个由内心情感带动,再通过与动作表现融合,最终以情感表达为目的的艺术形式。那么如何做到以情而舞呢?

身体各部位对情感的表达有各自的特点,就拿手部来说,手的表现也是一种内心情感的外化。手型手势在某些舞蹈中代表一种语言,例如传统的印度舞中每一个手型都具代表特定的含义,是一种特殊的语汇。手型手势也代表着特定民族或地区的舞蹈风格,例如蒙古族的勒马手,维吾尔族的托帽手,傣族的孔雀手型还有一定的象形意义等等,它们是民族舞蹈的标志性象征,只要看到这些手型,基本就可以判断出所表现的事物及风格。

在戏曲艺术中,手势更是一种语言,手型的运用更加细化。著名戏曲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对人物的刻画出神入化,梅先生的每个动作、手势、手型无一不是在戏中,这些手型是他在表演人物的情感时产生的,它们与生俱来就是富有感情的。这些手型虽然单从形态上就有一定的表现力,但是不论哪个手型都是由表演者内心情感的流露而显现出的,它们是内心情感的外化,是戏中每个人物情境的手部语汇,演员心里有,传达到手上才能将手变得栩栩如生,否则也只是手型像而已,并不能传达内心的神韵。若花旦捏着兰花指内心却装的是大武生,那这个兰花指一定表现不出花旦的俏皮、灵动。

中国古典敦煌舞中不同的手型手势也具有一定的含义,双手阔指交叉像莲花一样的是莲花手型,还有像拿箫吹奏式,箜篌弹拨式等等都是具有一定语汇功能的手部动作,而这些手势都是需要表演者内心的情感所依托,虽然手中并没有乐器,但要表现出彷佛拿着乐器吹奏弹拨一般,这就需要演员内心的想象和情感的注入了。手部的运用舞蹈细节的处理,而所表达的却可以是大的范围环境、情感氛围,这都取决于舞者的内心,内心若是细腻纤细,表现得肯定不是五大三粗。手部动作体现了舞蹈艺术的细腻之美和事无巨细的审美特点,让舞蹈情感表达变得更细腻、更有感染力。

戏曲表演艺术中有一句俗语: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由此可见眼神的运用在表演中是至关重要的。吴晓邦老师也提到过舞蹈情感是可以通过舞蹈表情传达给观众的,这种舞蹈表情是内在情感、思想、形象思维而转化来的。舞蹈表情主要是指面部表情,而眼睛是外部身体中最能表达内部心理情感的。内心的情感会第一时间从眼神中流露出来,一个人内心喜悦时,即使嘴角不上扬眼里也是笑的,若心里悲伤,即使没有眼泪也能从他的眼里读出悲伤。舞蹈中眼神的虚实代表了内心情感的强弱,内心情感越强烈眼神越实、越有光彩,内心情感越弱则眼神越虚、光彩不足。

而眼神的虚实也体现出心理距离的远近,比如你在远处看到自己喜欢的花,虽然实际距离很远,但因为你内心很喜欢它你的心理距离却离它很近,你的眼神把它带到了你的眼前。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外部形体,也是表达内在情感最直接、真实的手段,内在感情与外在身体的关系通过一个眼神就可以建立起来。眼神是舞蹈表演的点睛之笔,一大堆肢体动作对情感的表达还没有一个眼神来的有效果,因此舞者要善于在舞蹈表演中运用眼神来表达情感,而具体怎样运用是需要演员对所要表达的舞蹈情感、人物来精心设计。在这里要注意一点,一切的眼神的运用都要符合所要表达的舞蹈情感,并以情感为主要驱动力,这样才能更好的使眼神为舞蹈情感表达而服务。

舞蹈表演中身体劲力对舞蹈情感表达也具有很大帮助。舞蹈中的发力方式有很多种,有短促的力,有持续的力,有逐渐加强的力,也有逐渐弱化的力,主要看我们内心的情感是怎样的,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比如我们在表现离别时,内心情感是不舍的,可以通过情感对劲力的控制和影响来处理具体劲力方法。比如不舍的情感不断加强时,可以运用逐渐加强的力量来表达分别时不舍情感的逐渐加强。若是表达离别时挽留不住而黯然失落的情感,可以运用由强到弱的劲力来表现离别后人内心情感的失望与悲伤。总之,一系列的劲力的运用都应该是由内心情感所把控,并围绕着作品的中需要的情感基调而进行。

舞蹈中的气息也可以表达情感。舞蹈气息是依附情感而存在的,没有情感的舞蹈中只有生理的呼吸,生理呼吸的作用只是维持人的生存,而舞蹈中的气息是为了表达情感,是基于生理呼吸又高于生理呼吸的艺术表达手段,情感起伏则气息起伏。反过来,舞蹈气息对舞蹈情感的表达具有加强、完善的作用,它们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又同时存在的。比如在表现人哭悲伤的情感时,可以运用连续且短促的,多次呼气配合一次吸气的方式,来加强人悲伤的情绪,这样会使舞蹈情感表达更生动,更容易与观众产生共鸣。

节奏的处理也是舞蹈情感表达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节奏对舞蹈情感的表达是功不可没的,它在舞蹈中充当的角色就相当于平时说话时的标点符号。它能够帮助舞者在时间条件下清晰表达每一阶段的情感、情绪。同时,相同的动作做出不同的节奏处理能够改变舞段的表达意思,不同的节奏下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舞蹈情感。对舞蹈进行较好的节奏处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舞蹈情感,为表演增光添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