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上海5月23日电(记者朱兴鑫)在上海市普陀区一处社区,舞蹈老师王姣隔着铁栅栏为学生上课。受到疫情影响,她的舞蹈课程都转为线上教学,并利用仅有的短暂时间到学生家的小区,隔着铁栅栏进行短暂的线下舞蹈教学。
5月22日,在上海市普陀区一处社区,舞蹈老师王姣隔着铁栅栏为学生上课。(中国日报记者朱兴鑫摄)
“疫情中,学生们在封闭房间的狭小空间里,除了上网课,还有很多线上作业,因此只能维持舞蹈能力以及身体肌肉能力最基本的状态,容易产生了焦虑心态。”王姣接受中国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她表示,充分利用线上结合线下的舞蹈课,让学生们用好每个周末仅有的舞蹈课加强身体锻炼,可以让肢体更加灵动,保持良好的状态。
5月22日,在上海市普陀区一处社区,舞蹈老师王姣隔着铁栅栏为学生上课。(中国日报记者朱兴鑫摄)
年3月底开始,王姣每天以短视频形式为学生讲解舞蹈练习窍门,并在教学中运用了舞蹈心理学。她还开设了专题线上教学法公益课,通过免费网络直播课程推广舞蹈教育,积极为舞蹈普及一线教师解答疑惑。
5月22日,在上海市普陀区一处社区,舞蹈老师王姣隔着铁栅栏为学生上课。(中国日报记者朱兴鑫摄)
“当我感受到压力时,会通过练习舞蹈释放自己。”王姣说。她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民族民间舞系,于年创办了自己的舞蹈工作室。年,她来到上海后针对舞蹈普及一线教育者做起了教师培训。
5月22日,在上海市普陀区一处社区,舞蹈老师王姣隔着铁栅栏为学生上课。(中国日报记者朱兴鑫摄)
5月22日,在上海市普陀区一处社区,舞蹈老师王姣隔着铁栅栏为学生上课。(中国日报记者朱兴鑫摄)
作为一名舞蹈教育者,她希望疫情结束后能尽快恢复线下舞蹈课程,进一步打破室内舞蹈学习方式,要让学生们产生对舞蹈艺术的追求。王姣说:“我想用我对舞蹈的热爱感染到每一个学生。”
5月22日,在上海市普陀区一处社区,舞蹈老师王姣结束上课后与学生拥抱鼓劲。(中国日报记者朱兴鑫摄)
栏目主编:顾万全张武
文字编辑:杨蓉
本文作者:中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