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心理学
考试内容包括:
(1)心理学概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心理学发展历史上的主要理论派别、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著作;
(2)心理的生理基础: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基本的活动方式;高级神经系统的活动及其规律;
(3)意识和注意:意识和注意的概念及其特点;注意的功能、品质、种类及其影响因素;意识、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
(4)感觉和知觉:感觉的概念、过程、种类、规律;知觉的概念、种类、组织原则和基本特征;观察和观察力
(5)记忆:记忆的含义、特点;记忆表象、类别;记忆过程、遗忘的规律;
(6)思维:思维的概念、特点、类型、过程;概念及获得方式;推理及其种类;问题解决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7)表象和想象:表象的概念、特征;表象的理论;想象的概念、种类、功能;
(8)言语:言语的功能、特征和种类;言语感知和言语理解;
(9)情绪:情绪的概念、种类、功能;情绪理论;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
(10)意志:意志的概念、特点;意志行动及其过程;
(11)个性心理:包括①个性倾向性:动机、需要、兴趣的概念、特征、类别及其主要理论;②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的概念、特征、类别及其主要理论。
(三)文化素养(分)
文化素养考试内容包括三大板块:人文素养(30%)、科学素养(30%)、艺术素养(40%)。学生应了解和掌握中外的优秀文化知识,将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具体内容为中职学生应知应会的文学、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主要体现为识记、了解、理解层面。考核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文化素养。
1、人文素养
考试内容包括:
(1)文学常识:包括①文学知识: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外国文学著名作家作品;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名言警句;文学体裁基本常识;②语言常识:包括容易读错、写错、理解错的词语及成语;常见修辞方法;③文学阅读理解::中国文学中名言警句的阅读理解。)
(2)历史知识: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经济、科技方面的主要人物、成就、事件)。
(3)文化常识:①中国礼仪风俗(岁时节庆;民间礼俗;现代假日礼俗;少数民族风俗习惯);②中外名胜古迹(中外名胜古迹的名称、地点、特点)。
2、科学素养
考试内容包括:
(1)科学常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健康保健、食品卫生、医学急救等自然科学常识;运用科学常识解释、理解发生在身边的自然现象,并能指导生活。
(2)信息技术基础:当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3)逻辑推理能力:基础的数字、字母、图形、生活逻辑推理;逻辑与分析、判断与推理、应激与反应能力。
3、艺术素养
考试内容包括:
(1)音乐知识:①记谱法基本知识(音符、休止符、节拍、节奏等);②歌曲演唱及声乐作品相关基础知识(常见歌曲词曲作者、歌唱家、演唱风格特点等);③音乐家相关知识:(中、外代表性作曲家及作品名;音乐作品的风格、体裁)。
(2)美术知识:①中外美术欣赏(中外著名美术作家、作品);②美术基础知识;③色彩基础知识;④图案基础知识。
(3)舞蹈知识包括:①舞蹈基础知识(舞蹈起源发展;舞蹈形式、种类和特征;芭蕾、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的不同文化及风格特征);②舞蹈训练(芭蕾、古典舞基本动作;民族民间舞蹈基本动作)。
推荐参考教材:
1、《科学素养基础教程》徐飚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2、《新科技》编委会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3、《人文素养基础教程》徐飚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4、《人文素养综合教程》宗成倩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5、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人民教育出版社,版
6、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
7、中外教育史纲.胡金平,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