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在浓厚年味的萦绕下,
当然少不了肇庆各地别具一格的舞蹈元素,
将传统文化和舞蹈艺术完美融合,
为春节增添喜庆和趣味。
今天,小编将给大家盘点一下肇庆那些进入
“省级非遗名录”的民间舞蹈,
让我们“舞”起来~
雄鸡舞
△雄鸡舞表演情景图源肇庆市非遗保护中心
雄鸡舞流传于德庆县武垄镇播荫村及周边乡镇,历史可追溯到明代初期。表演时用八音锣鼓伴奏,舞者模拟雄鸡生活的习性,展示雄鸡报晓、觅食、嬉戏、争斗、欢跃等神态动作,生动逼真。该舞多在春节或重大节庆、丰收季节表演,体现了民间庆丰收,祈福禳灾,祝升平的内容,寄寓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
五马巡城
△图源肇庆市非遗保护中心
五马巡城舞流传于封开县大洲镇,其起源与北宋皇佑年间狄青平定广源州侬智高叛乱相关。舞蹈由“开城”“点卯”和“巡城”三个阵式组成,表演者身穿古装战袍,骑代表五行的红、黄、绿、黑、白五色战马,来回穿梭于东、西、南、北、中五个道具城门,阵势多变,气势豪迈,体现出戍边守土、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麒麟白马舞
△麒麟白马舞表演谢京中摄(资料图)
麒麟白马舞是封开县独具特色的优秀民间舞蹈,源自唐代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的故事。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流传至今。该舞蹈多集中在节日尤其是春节期间表演。表演时,状元骑白马,状元夫人骑麒麟,并用封开山歌演绎《麒麟曲》,把莫宣卿状元夫妇衣锦还乡的故事表现得活灵活现,深刻反映出封开人民对忠贞爱情和美好前途的追求和热爱。
春牛舞
△春牛舞排练孔志毅摄(资料图)
春牛舞是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东西田心村流传多年历史的传统舞蹈,乡土气息十分浓郁。主要道具有“春牛”“犁”,一般由三个演员参与,两人扮舞牛,一人演农夫。表演时,农夫跟在“春牛”后面,做出各种犁田动作,唱吟前行,通过细腻的表演突出农夫与牛有趣的互动心理。该舞多在春节期间演出,祝福人们新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万事如意。
龙鱼舞
△“龙鱼入海”舞段图源肇庆市非遗保护中心
龙鱼舞早在清道光十六年(公元年)已在怀集县凤岗镇的龙凤村、怀城的富杨、下郭、柑洞、连麦沙边等地出现,历经世代传承,最后扎根在凤岗镇龙凤村。该舞蹈是龙凤村“积善堂”石氏前辈从东南沿海地区吸收而来,每逢春节均有演出,活动期一般由年初一至元宵节,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舞蹈。该舞蹈由“龙鱼出海”“鱼嘴斗趣”“金龙穿角”“龙鱼织壁”“鱼跃龙门”“龙鱼入海”六个舞段组成,取“龙”寓意龙马精神,取“鱼”寓意生活宽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守望精神家园,
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肇庆的优秀传统文化,
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
来源:肇庆市文化馆肇庆市非遗保护中心
编辑:莫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