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阔的蒙古草原上广泛流传着一种舞蹈,那就是安代舞。年,安代民间老艺人额尔敦巴拉在北京表演安代,竟引起轰动,可见安代舞有其特别之处。安代舞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标志不足为奇,但是如果说这种舞蹈能治病,就会让人匪夷所思。
安代舞被称为蒙古族舞蹈活化石,形成于明清后期,它是科尔沁南端库伦旗的一种集体舞蹈。虽然安代舞诞生不过几百年而已,人们对于它的起源却搞不清楚。之所以会这样,跟史料的缺乏有关。也许是舞蹈产生得太过平民化,各种史书都没有关于它的记载。后来。不辞辛苦的安代舞研究人员来到了内蒙古人们中间,亲自走访,总算理出些头绪。他们共收集到三十多种有关安代舞起源的说法,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是说安代最初是由普通牧民创造的一种能治病的宗教舞蹈,人们用它来祈求神灵保佑。
关于舞蹈治病的传说是这样的:在很久以前的科尔沁草原上,有一对相依为命的父女,他们的日子虽然清苦,却也幸福和顺。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女儿一天突然得了一种怪病,再也不是从前那个机灵的小丫头,而是跟丧失了神志似的,说不清话,也做不了事。老父亲赶着牛车,带着女儿去别的地方治病。只是祸不单行,牛车竟然坏在了半路上。看着奄奄一息的女儿,老父亲急得绕着牛车打转,忍不住失声大哭,哭着哭着他唱了起来。歌声把附近的百姓都引来了,大家了解情况后十分同情他们,全都跟在这位老父亲后面一起唱起哀歌,并且步调一致地甩着胳膊跺着脚。他们在用歌声为女儿祈福时,却没发现躺在牛车上的女儿早已悄悄地站起来,跟着他们奋力起舞。等到大家发现时,大汗淋淋的她早已恢复到了生病之前的样子,看起来十分健康。从此以后,人们全都仿效这种载歌载舞的方式,为患有类似病症的青年妇女治病,并为这种舞蹈取名为“安代”。
当然也有其他说法被人们所认可,那就是被“安代”附身了。每当这时,患者的家人就会请来“萨满”为其诊治。时间长了,人们就尊称这些专门作法为病者治疗疾病的萨满为“安代”。这些“安代”对患者作法完毕,对病人劝慰一番后,就带着病人走出蒙古包与家人见面。这时,“安代”会组织患者的家人和亲朋好友一起陪她唱歌、跳舞,使病人在愉快的情绪下活动身体、吸收新鲜空气,从而更快地摆脱缠身的病魔。后来人们把大家共同唱歌跳舞的这个环节称作“安代舞”。
另有一种被大家所熟知的说法,不同于消灾祛病之说,而是认为“安代”是从“安达”这个词汇演变而来。“安达”一词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朋友,就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结为兄弟或盟友。在《蒙古秘史》中,就曾经记载过铁木真与札木二人结成“安达”的故事。据说他们在结为“安达”之时,曾绕着茂盛的大树舞蹈,一直跳一直跳,一直跳到尘埃没过膝盖。持这种说法的人还表示,在元朝初期,结为“安达”的人都是以树为中心,围成一个圆形的队伍,以此来象征团圆。象征彼此相扶持的心愿。
四年级课外书必读妈妈走了草原上的小木屋绿山墙的安妮昆虫记青鸟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儿童读物淘宝¥33.8¥91.4购买已下架这些有趣的民间传说,都赋予了安代舞平安团结的寓意。几百年过去,安代舞不断地融入新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对于那个被命名为“中国安代艺术之乡”的库伦来说,安代已经不只是消灾祛病的歌舞形式,它更多的是一种民族精神的浓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