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苗舞笙歌迎元宵

元宵佳节临近,在丹寨万达小镇,苗族同胞身着节日盛装,参加传统芦笙舞、锦鸡舞、芦笙吹奏等民俗活动,载歌载舞喜迎元宵节。

吹芦笙

身着节日盛装的苗族同胞在吹奏传芦笙。

芦笙舞

身着节日盛装的苗族同胞在欢跳传统芦笙舞。

锦鸡舞

身着节日盛装的苗族同胞在欢跳苗族锦鸡舞。

踩鼓舞

身着节日盛装的苗族同胞在欢跳苗族踩鼓舞。

踩堂舞

游客与苗族同胞共跳踩堂舞。

阅读延伸一、芦笙舞苗族芦笙舞是一种自娱性和祭祀性兼有的舞蹈。舞蹈形式可分两种,一种是吹笙舞者自吹自跳;另一种是吹笙舞者和徒手舞者合跳。前者,舞蹈音乐优雅柔美,节奏松散,舞蹈动作徐缓流畅;后者属打歌类舞蹈,音乐欢快跳跃,节奏性强,舞蹈动作干脆利索,正反对称,别有风味。二、锦鸡舞锦鸡舞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发源于丹寨县排调镇境内,流传于苗族“嘎闹”支系中穿麻鸟型超短裙服饰的亚族群。传说苗族的祖先们来到这里,没有田耕种,他们一边开田,一边打猎充饥度日。锦鸡帮助他们获得了小米种,小米助他们度过饥荒,祖先把锦鸡视为吉祥鸟。于是,他们模仿锦鸡的模样打扮自己,又模仿锦鸡的求偶步态跳芦笙舞。而在深层潜意识里,这支苗族自称“嘎闹”,系远古鸟图腾部落的后裔,至今,锦鸡舞仍在他们的祭祖活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婚庆、迎客礼仪、青年男女的“跳月”,也都依托锦鸡舞来进行。三、踩鼓舞苗族踩鼓舞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踩鼓舞文化深厚,风格独特,历来有传女不传男、母传女承的习俗。其以皮鼓为主要伴奏乐器,由四方舞、六方舞、捕鱼捞虾舞、挠痒舞、蝴蝶飞舞、螃蟹舞、捡虫舞、鼓声两边来等九个传统的鼓点套路组成。踩鼓舞轻松热烈,动作欢快,舞步反复巡回交替,舞姿稳沉而又激越,欢乐而奔放。展示了热情奔放的苗族同胞豁达率真、乐观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四、踩堂舞芦笙踩堂舞是传统民间舞蹈,源于古代播种前祈求丰收、收获后感谢神灵赐予和祭祀祖先的仪式性舞蹈。舞蹈气氛热烈而欢快,是由青年男女参加的自娱性舞蹈,被称作“踩堂”或“踩芦笙”。

作者黄晓海

编辑汪朝丽

编审陈玉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