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这一民间歌舞,传承发展了700多年

蜿蜒的富河横穿而过汇入长江,雄峻逶迤的幕阜山余脉与群山相环,构成了阳新独特的地理脉络。阳新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阳新人在绵延数千年的劳动生活中,积累并创作了大量反映历史文化与民俗民风的民间歌舞,阳新人共同拥有的民俗文化枫林车灯,彰显着阳新独一无二的魅力。

  枫林车灯是阳新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民间歌舞,因其源于枫林,故称为枫林车灯。枫林车灯历史悠久、生活气息浓郁,不仅在枫林负有盛名,还流传到邻近的木港、富池等地,在年被列入黄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枫林车灯与“花灯娘娘”

  枫林镇坊间流传着一个传说。传闻枫林一带的原住民姓花,刘姓居民是多年前从山东迁徙而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氏一族日渐壮大,而花氏一族日渐衰落,以致最后仅存一古稀老妪。一年盛夏,老妪病逝,七天后才被人们发现,但老妪的遗体完好,且满屋馨香。她身无遗物,仅桌上供有一尊观音菩萨塑像。

  人们认为,老妪的身体不腐,是受了观音娘娘的“仙气”保护,后来别姓族人便将菩萨迎入祠堂供奉起来,并称其为“花灯娘娘”,又称“神仙娘娘”。此后每年正月,人们就扎起花灯、小车、竹马,到祠堂去拜“花灯娘娘”,祈求花灯娘娘赐福消灾。接着敲锣打鼓,走乡串村,边歌边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俗,流传下来,枫林车灯也由此演变而来。

  每年农历正月,人们跳起枫林车灯,祈祷身体健康、生活富足。整个表演队伍由十三人组成。一人持“主灯”,灯的正面有“花灯娘娘”的画像。一人持“引灯”,在表演中起引路作用。四人持“花灯”,一人骑竹马,一个丑角推小车,一小旦坐车。还有四人执打击乐器伴奏。枫林车灯采用“一领众合”的歌唱形式,以阳新当地优美的民间小调演唱《祈祷调》《纱帐外》《谢茶调》等曲子。伴奏音乐随场景有多个曲牌变化。演出时舞蹈队形的变化与歌曲的转换、击乐的变奏和谐,表演起来轻快而热烈。

枫林车灯焕发生机

  枫林车灯的表演具有很强的即兴性,不受唱词和音乐的限制,表演者可以自由发挥,在舞台上做出符合角色形象的独特动作。各个行当性格分明,虽动作各异,但配合默契,使得整个表演和谐统一,生动地体现出劳动人民质朴开朗、活泼风趣的性格特征。

  传承发展了多年的枫林车灯,于20世纪80年代,在刘耀煌、万新翠等人的演绎下,发展到顶峰。

  刘耀煌是一位吹拉弹唱样样在行的民间文艺工作者,也是一位能干的文化站站长。他整理挖掘枫林民间舞蹈枫林车灯,改革表演形式和道具,去主灯、引灯、竹马,留丑角、小旦、喇叭,加4盏花灯,搬上舞台。当时刘耀煌等人邀约不断,四处表演,一出场就引得台下男女老少欢呼,深受观众欢迎。

  刘耀煌的徒弟万新翠深得师父真传,断断续续也在表演,并授徒传艺。她在上世纪80年代收集的枫林车灯资料载入《湖北省民间舞蹈集成》,同期,她主演的枫林车灯《农家乐》参加咸宁地区“三民”调演荣获一等奖,并参加湖北省“集锦”演出,获得一致好评。年,万新翠主编的以枫林车灯元素为主题风格的民俗舞蹈《打喜》荣获湖北省楚天群星奖铜奖。枫林车灯多次参加省、市、县大型晚会的汇演。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以后,枫林车灯逐渐走上了下坡路,阳新仅枫林和城关两个地方有传承。直到年,何仁祥重启尘封的档案,组织队伍,再次把枫林车灯带上舞台,走上新的起点。

枫林车灯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何仁祥:带枫林车灯走向更多更大的舞台

东楚晚报,赞16

人物档案

姓名:何仁祥出生:年1月项目:黄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枫林车灯荣誉:枫林车灯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枫林车灯具有极强的舞台表演欣赏性,音乐有其独特的地方风格,道具别具一格。但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生产多元化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传承传统文化的人越来越少。而何仁祥逆流而上,担起传承发扬枫林车灯的重任。   现年78岁的何仁祥,是阳新县枫林镇坡山村人,他从年开始拯救、传承枫林车灯,为枫林车灯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动力。

“复活”枫林车灯

  何仁祥与枫林车灯的渊源颇深。他在枫林车灯的发源地坡山村长大,从小就喜欢观看枫林车灯,年还曾参加辅导演出过枫林车灯。年退休后,他受当时枫林文化站柯站长委托,负责《枫林车灯》资料收集、人员组织、唱词改写、排练等工作。   何仁祥花费半年时间,走访当年演出过枫林车灯的6位艺人,收集关于枫林车灯的唱词、曲谱以及道具和演出程序、技巧等信息,汇编成最新的枫林车灯资料。   何仁祥走访调查了上世纪80年代那一批老艺人,在刘耀煌那里,何仁祥得到了车子的样图。刘耀煌指着样图告诉何仁祥车子大致的形状与构造。何仁祥根据样图和刘耀煌的口述,画出车子的构造图。“那个轮子是老一辈的东西,我做出来后,他们一看就说是这样的。”何仁祥说,他根据刘耀煌提供的样图,做出了第一批车子、花灯、竹马道具。   何仁祥走访老一辈艺人之后,又在文化馆找到了相关的档案和资料。资料中详细记载了枫林车灯的表演形式和经典唱词。“我把唱词稍作改动,把陈光亨国师府、石田古驿等名胜古迹加入唱词里,然后加上阳新的土话。”何仁祥说,他将枫林本地的代表性地理标签融入唱词,让枫林车灯更具地方特色。

何仁祥(左一)指导队员排练

  “我还找到万新翠,请她帮忙编排第一支队伍。”何仁祥在退休后组建了3支鼓乐队,他在这3支队伍里挑选人员,组织了第一支跳车灯的队伍,并请来万新翠协助指导排练。   年,枫林车灯时隔二十年再次登上舞台,何仁祥也开始扮演丑角。

经验丰富的怪诞小丑

  “我从年到年一直在扮演推车的丑角。”何仁祥说,他扮演了12年的丑角,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丑角这个行当有独到的见解。丑角的扮相和动作既要滑稽也要精美,以提高观赏性。丑角头戴帽子,脸戴胡子,穿条黑裙子,一抖一抖引人注目。此外,丑角还要做偷瞄新娘一类的怪动作吸引观众视线,新娘生气就立即后退。有时候摆摆头、抖抖肩,推不动车时身子就左右摇晃即将摔倒的样子滑稽有趣,深受观众喜爱。   “年以后我自己开始做这些道具。”何仁祥说,他自己砍竹子,照着图纸的样子将细长的竹片编成竹马。他编织的竹马分成马头和马尾两部分,他买来马状的套子缝在竹马外面,然后在竹马上缝上系带,他还做了一套马蹄状的鞋子。原来的竹马要用系带将马头和马尾绑在身上,僵硬而且不稳定。于是何仁祥用网上买来的小竹马替换了原来的大竹马,演员穿戴轻便的竹马表演时更加轻便,更加惟妙惟肖,观众的欢呼声也更响亮。   第一批表演用的灯大而笨重,演员提着行动缓慢,何仁祥便改成小灯,演员提着表演行动变得灵活。“这些形式上的东西要慢慢创新,适应当下的环境和人们的喜好。”何仁祥说。   枫林车灯在服饰上并不是完全古装化。比如新郎骑马衣服比较古老,头上却戴一个新式帽子,新旧结合,看着稀奇古怪,所以能吸引人。何仁祥说起枫林车灯道具的特点与变迁,头头是道。

带徒传承文化瑰宝

  随着当年一同演出的老演员一个个退出舞台,何仁祥也开始培养新的演员。如今他已经有30多名徒弟。“我培养了三批徒弟,有的徒弟已经自己出去单干了,我要把技艺传授给他们,让他们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何仁祥说,等第三批队伍出师了,他就可以放心退休了。   何仁祥的第三批队伍有10个演员,何仁祥每周都会指导他们练习。在何仁祥家的楼顶,他一手举着手机播放音乐,一手指挥着队伍排演,嘴里还小声哼着腔调。看到小旦的动作没有女儿家娇羞的味道,何仁祥走到她面前说:“你要做一种羞答答的动作来展示新嫁娘的样子。”说着就用一只手半掩面部,低眉垂眼,缓缓将头偏向一侧,抿嘴一笑。   “我们的节目很热闹,大家觉得可以带来福气,所以非常支持。”何仁祥说,每年他都会带队去周边村镇演出,精彩的演出深受老百姓喜欢。除了每年正月固定在街上演出外,当地老人做寿也会邀请他们去表演。还有一家夫妻结婚也邀请他们去表演,大家跳完车灯后再说贺词,喜庆又吉祥。   如今,何仁祥开拓着越来越广阔的表演版图,枫林车灯也向着更为大众化的方向发展。“这是我的责任,我要将枫林车灯一代代传承下去,让它登上更多更大的舞台。”何仁祥说。

转载自:东楚晚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