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金州民族歌舞花繁叶茂天眼新闻

9月6日,农历八月初八,黔西南州重大民族节日“八月八”苗族风情节在兴仁市鲤鱼村举行,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欢聚一堂,载歌载舞欢庆佳节。      “八月八”苗族风情节,是黔西南州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鲤鱼村有“最美苗乡”之美誉,是“八月八”苗族风情节的发源地。      “八月八”源于一个美丽的苗族民间传说。相传远古时代,天降大雨,百日不绝,大地一片汪洋,生灵涂炭。唯有勤劳勇敢的苗家少年阿衣和美丽善良的阿兰姑娘带着忠实的猎狗阿嘎寄身于一只大木盆里,随波漂泊……他们心心相印,不畏艰险战胜灾害,捧来肥沃的泥土,细心栽种,日夜呵护,终于迎来了新生。农历八月初八日,即“辰”日这一天,阿衣和阿兰在喜庆丰收的日子里结为夫妻,生儿育女。从此,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诞生了。每年农历八月初八,苗家都要煮了一甑新糯米饭,备上一桌好酒好莱,为了表达对猎狗阿嘎给苗家带来稻种的敬意,先舀一碗给狗吃后,再举家共食。而后载歌载舞,玩灯耍龙,喜庆丰收,歌颂美好幸福生活。这一习俗,代代相传。

“三月三”风情节上的布依少女。(刘朝富摄)

“八月八”苗族风情节,也是苗族同胞传统的“尝新节”。每年农历八月初八,苗族同胞们都会把自家丰收的粮食、鸡、鸭、粑粑等拿到一个宽敞的地方,寨子老幼、亲朋好友集聚一堂,一齐来吃团圆饭,共同“尝新”,分享丰收的喜悦。举杯同庆,载歌载舞,谈古论今,互祝五谷丰登、万事顺意。      在黔西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汉族族、布依族、苗族、彝族、回族、瑶族等35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情感交融、和谐相处、共生共荣,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进步的赞歌。      黔西南文化发展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有悠久的历史传承。文化形态按民族分类,有苗族类的苗族板凳舞、苗族烧灵舞、麻山绝技、苗族古歌、苗族服饰、苗族芦笙棒舞、苗族二月二、苗族古歌;布依族类的布依戏、八音坐唱;彝族类的阿妹戚托(舞蹈)、彝族嗨马舞(传统舞蹈类);汉族类的围鼓舞、鸟笼制作技艺、黔剧、皮纸制作技艺、龙溪石砚制作技艺等等。在众多的民族文化体系中,主要有民族戏曲、民族歌谣、民族歌舞、民族曲艺、民族节日、民族文学等几种形态。

“八月八”舞蹈表演。(黄德富摄)

作为黔西南地区的主体民族之一,布依族的民族文化形态有着自身的特色。“三月三”布依风情节等布依族传统民族节日以农历的岁时为主线展开,大部分都包含信仰观念和祭祀活动。众多的特色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也是节庆活动的内容,从活动形式看,布依族传统体育可以分为竞技型、表演型和竞技兼表演型3种类型。其中,由民间信仰中禳灾祈福演变而来的具有观赏性竞技类的布依族高台狮灯舞、在布依戏中配合表演的布依族棍术、民间棋艺等,均是布依族竞技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      在节庆活动中表演歌舞是由来已久的文化传统,所以,在黔西南州布依族村寨中“歌伴舞,舞随歌”的生活场景随处可见。既有代表民间音乐之柔美的布依族八音坐唱,也有具备叙事特征的布依族说唱“削肖贯”。此外还有布依戏、勒尤表演、勒浪表演、布依族吹打乐、布依铜鼓十二则、布依族婚俗音乐、布依族“谷温”、布依族小打音乐,以及来源于日常生活实践的粑棒舞、织布舞、玩山舞、糖包舞、狮子舞、打粑舞、簸箕舞、竹筒舞、打毽舞、板凳龙舞、铙钹舞、转场舞等。

查白歌节文艺表演。(唐金祥摄)

农历六月二十四彝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最为盛大隆重的节庆习俗。每逢农历六月二十四,彝族各村寨都要举行盛大、庄严的祭祀活动,通过祭天地、祭火神、祭先祖三大祭,驱魔除邪,祈求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彝族火把节积淀了彝族人民的思想和文化,反映了彝族人民对自然、社会的认同方式,折射出彝族人民独有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黔西南州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努力弘扬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全州文化事业不断发展,文化精品创作枝繁叶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强,文化建设迎来了百花争艳、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文化传承保护成效显著。截至年,全州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16个文物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处。贵州龙化石群、兴义人古人类文化遗址、夜郎文化遗址、南明历史遗迹十八先生墓、永历皇宫和抗战公路遗迹晴隆二十四道拐、何应钦先生故居等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兴义威舍红军战斗遗址、兴义阿依红三军团驻地旧址、贞丰红军长征白层渡口遗址、贞丰白岩关红军战斗遗址等10处成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州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余项,其中,列为国家级保护名录的有布依族八音

兴仁鲤鱼村苗族八月八风情节。(张应铭摄)

坐唱(兴义)、布依族高台舞狮灯(兴义)、布依族勒尤(兴义、贞丰)、布依族“三月三”(贞丰、望谟)等12项18处,国家级传承人8名;列为省级保护名录的有60项90处,省级传承人42名;认定州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共项,州级、县级传承人名。      文化设施大为改善。全州逐步建立完善了“两馆”(文化馆、图片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村村通电视、数据库等工程建设,拥有公共图书馆9个,藏书50余万册;有文化馆和群众艺术馆9个,博物馆(陈列室)11个;有乡镇综合文化站个,农家书屋个;有县级文化信息资源中心8个,村级信息点个;有公共广播节目5套,公共电视节10套,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6.3%以上;建成农村电影放映队76个,年均完成放映场;运用文字、图片、音像以及数字多媒体技术,建成文化数据库9个。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通过培育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发展了民族服饰、刺绣、土布织造编织、石雕、玉雕、木雕等一大批民族工艺品产业。“十二五”末期,全州有民族民间工艺品企业(含手工作坊)家,拥有品牌26个,从业人数为人,“十二五”期间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      为进一步加强民族文化建设,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出台了《黔西南州民族文化“宝贝行动”实施意见》,立足用好用活民族差别化政策、树立文化产业品牌、大力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树立各族群众文化自信、加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推进民族文化活态传承等,明确了工作重点及实施步骤,确保到年全州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民族文化挖掘整理、品牌打造、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开发等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黔西南山地民族旅游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并逐步形成产业聚集,民族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显提升。

布依“三月三”: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贞丰、册亨、望谟、普安等地布依族的民族传统节日。      农历三月,正是农业春耕生产即将开始,春旱现象较为严重,蚊蝇害虫正在萌动,防范火灾事故的重要时节。在传统观念中,为了使全寨人达到“禳灾祈福、寨子安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目的,祖祖辈辈生活在南北盘江畔的布依族人民在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都要举行相应的祭祀活动。      如今,布依族节日“三月三”已经有了许多变化,成为布依族地区群体性的集会,有专门的歌舞表演,以及其它节日游艺活动。

“三月三”,丢糠包。(刘朝富摄)

苗族“八月八”:      每年的农历八月初八,是兴仁等地苗族同胞的民族传统节日。      “八月八”苗族风情节是“吃新节”的延续,现已发展为以苗族为主各民族共同参与的节日活动。      “八月八”苗族风情节有苗族村寨节日的祭祀仪式,有苗族精湛的传统工艺、剌绣、包绣、编织、银饰、蜡染等表演,有服饰、银饰、头饰、裙、背带、童帽等展示,有民族民间歌舞表演,有群众广泛参与的体育活动,有丰富的民族节日饮食文化,有篝火晚会……      “八月八”苗族风情节展现了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彰显了原生态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风格特色,表达了各民族的感情和希望,凸显了各民族生机蓬勃的精神面貌。

“八月八”迎宾酒。(安庆华摄)

 彝族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在黔西南州晴隆、兴义等地,每到节日时,彝族同胞们载歌载舞,用甜美的嗓音歌唱幸福的生活,用翩翩的舞姿展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火把节的由来虽有多种说法,但本源都与火有关,其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到了节日,彝族青年男女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当傍晚来临的时候,人们手持火把,形成一条条火龙,从四面八方涌向同一个地方,最后形成无数的篝火,映红半空。人们围着篝火尽情地跳啊唱啊,一直狂欢到深夜,场面盛大,喜气洋溢,故又被称为“东方狂欢节”。

晴隆·三宝彝族火把节。(杨浩摄)

查白歌节:      查白歌节是义龙新区查白村布依族的纪念性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举行。该节是为纪念古时当地一对为民除害而抗暴殉情的男女青年查郎、白妹得名,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节日期间,周围远近各县和毗邻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等地众数万人前来参加歌节,规模宏大,气氛热烈,蔚为壮观。查白歌节主要活动内容有赛歌、认亲访友、吃汤锅、赶表和祭山等。      查白歌节主要形式为赛歌、对歌,对歌又称四、六、八句,多为情歌,讲究有问有答,而且严格要求合韵,答歌者必须用问歌者的最后一句歌词作开头,并用这句歌词的韵脚起韵。

义龙布依查白歌节盛况。(刘朝富摄)

威舍红军村:      兴义市威舍镇红军村,是红军长征西出贵州途经之地。      年4月23日,中央军委纵队进入威舍镇猪场村,与敌激战。随总卫生部休养连行动的贺子珍在战斗中遇敌机轰炸,为掩护战友而受伤。危急之下,她被抬到附近老乡家包扎伤口,这位老乡家也是红军的临时电台指挥部。战斗结束后,数千名红军在威舍镇停留休整,红军伤员就在附近山洞里隐蔽治疗。后来,为纪念这段艰辛历程,这个红军疗伤的山洞被命名为“红军洞”,猪场村也因此改名红军村。      红军村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是全省第一批廉政教育示范基地,黔西南州委也将威舍红军村作为全州廉政教育六大基地进行重点建设。年,红军村被确定为黔西南州首批干部教育培训实践十大基地之一。   

兴义市威舍镇红军村景点。(马艾莉摄)

此文刊发于《当代贵州》年第41期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刘义

编辑岳振周梦蝶编审王铁清顾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