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代各族图腾有哪些原始社会的葬俗又是

图腾崇拜

根据图腾族的这种特殊表现,我们联系考古发掘的情况,只能对出土的一些器物来进行观察,别的没有任何迹象可以借鉴。先从半坡遗址说起,在那里发现的最突出而且很多的一种彩绘图案是鱼形花纹,《西安半坡》报告认为是揭示了图腾崇拜的意识。半坡彩陶上的鱼纹,可能就是半坡氏族图腾的徽号。特别是发现的人面鱼纹,似有“寓人于鱼”的意思,或者“鱼生人”,或者是人头鱼的含义。

所以说半坡类型的仰韶人中,一定有崇拜鱼图腾的。在前边介绍仰韶彩陶艺术部分,曾谈到庙底沟类型,它的植物花纹主要是花瓣和花叶。苏秉琦先生说:“仰韶文化诸特征因素中传布最广的是属于庙底沟类型的。仰韶文化的庙底沟类型也可能就是形成华族核心的人们的遗存;庙底沟类型的主要特征之一的花卉图案彩陶可能就是华族得名的由来,这种特征在一切原始文化中是独一无二的,华族及其文化也无疑是土生土长的。”这一段话是正确的。

华山是由于在华族居住的地域中心而称为华山,华族是因为他们崇拜花卉而得名。这里需要说明一句,“华”字在古代的字义就是花朵的意思,这在古书里屡见不鲜。五、六千年以前居住在豫西和关中一带的古人,他们在生活水平极为低下的情况下,那里还有闲情怡致去欣赏花卉,更不会因此而把自己的族以华(花)命名。但是为什么要以华(花)作为族的名字,我们对照前边介绍过的图腾崇拜就一目了然了。

这不是别的原因,是由于他们的图腾祖先是“花”,所以就崇拜花卉,把花的形状画在陶器上,让他们花的祖先随时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后代,而且能够准确地识别自己的后代,以便施福和保护自己的后代。河南临汝阎村仰韶晚期遗址中,发现瓮棺葬葬具陶缸上,绘有“鹳鱼石斧图”它不仅是一幅珍贵的写生陶画,而且也是一幅图腾画。在远古时代中原地区有以鹳鸟为图腾信仰的的氏族。

《尚书·舜典》中的“骥兜”,《山海经》中的“骥头国”、“骥头之国”,它们的图腾信仰就是鹳鸟。《山海经·大荒南经》中说骥头之国是鲧的后代,换句话说,就是从鲧族分支出来的氏族。鲧族是夏族的祖先,是黄帝族的后代,它是中原地区古老的部族,以鹳鸟为图腾的氏族,在豫西临汝一带长期居住,从地域上来看也是完全符合的。“鹳鱼石斧图”中的鹳鸟叼鱼是氏族本身的象征,带柄的石斧是氏族权威的象征。

畲族的图腾是狗,他们不仅在服饰上有狗的标帜,而且在房屋的一定部位也制作有狗的图像。由此,我可以联想到邳县大墩子出土的大汶口文化的房屋模型,上边就特意刻划着狗的图像,明显地是有图腾崇拜的用意。华县出土的鹗鼎,大汶口出土的猪形陶器,都制作得非常精致,可能也是图腾祖先的图像。大司空村和大河村类型的仰韶文化,发现的波纹、X纹、S纹可能与蛇图腾有关。大河村的日、月纹也可能是图腾的反映。

图腾崇拜现在我们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但是在图腾崇拜产生以前,人类还没有这个幼稚可笑的思维能力,所以说原始宗教性质的图腾崇拜,在一定意义上讲,还是人类意识形态上的一种进步。原始社会由于物质生产条件的基本原因,社会组织是以氏族为基础单位,图腾崇拜对于巩固氏族组织也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原始社会的音乐舞蹈和雕塑绘画艺术,是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也都与人们的图腾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同时我们也得认识到,图腾崇拜和宗教一样,也是一种麻醉剂,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也不同程度地起到了坏的影响作用。图腾崇拜只是特定的历史阶段的产物,有人把这一阶段称之为图腾社会,对人们的意识形态称之为图腾主义,与图腾崇拜有关的文化艺术称之为图腾文化。正由于如此,我们在介绍中原远古文化时,不能不把离奇的图腾崇拜也加以介绍。图腾崇拜随着社会发展逐步走向衰落,这在中原远古文化中已经可以看出苗头。

仰韶文化中发现的男性人头雕像,当是祖先崇拜的产物。崇拜男性祖先的出现,当然就代替了图腾祖先的崇拜,它一方面反映了氏族组织和婚姻制度有了重大的变化,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在科学知识方面前进了一步。关于男性祖先的崇拜,最好的说明是仰韶晚期、龙山早期和屈家岭文化中发现陶祖的塑像,因为人们已经开始知道自己的祖先不是什么动物或植物。

想要繁殖自己的后代,妇女们再也不去祈求图腾祖先了,而是膜拜象征祖先的陶祖或石祖,祈求生子。这种象征男性祖先的陶祖,到龙山晚期和商代文化遗址中更是经常发现。但是这并不是说在仰韶、龙山、屈家岭时期就没有图腾崇拜了,往往新旧事物是交叉存在的,新事物出现后,旧事物并不一定马上消失,特别是旧的意识形态还会影响很久,不过它只是作为旧事物的痕迹表现出来罢了。

进入阶级社会后,龙、鸟、熊图腾的后代,在中国占绝对优势。商族是玄鸟图腾,闻一多认为玄鸟就是后来所说的凤。但商族也有龙图腾,卜辞中说的“高祖夔”,这个夔就是龙。出土的商代铜器中,有夔龙和夔凤花纹,反映了可能在商代龙凤已成了一种象征性的徽号了。进入封建社会,龙凤成了帝王与后妃的符瑞,皇帝是龙,后妃是凤,甚至他们的宫室、舆服也以龙凤为装饰的母题,而且成了“帝德”与“天威”的标志。

龙凤尽管为帝王后妃所独占,但它并没有能够阻止在民间的流传。在民间把龙飞凤舞象征吉祥,把龙凤比喻男女情人和新婚夫妇。封建社会的龙还成了海龙王,还能主管下雨,如九龙治水之说。因此各处都修建了龙王庙,等等。龙是象征男性,凤是象征女性,但有时龙凤却都加于男性身上,如三国时的诸葛亮和庞士元就是称为“伏龙”、“凤雏”。不过在阶级社会里人们所谈的龙凤,已经失去原始社会时的本意,在本质上已经不同了。

原始葬俗

我们在这里没有必要系统地研究葬俗的历史,但是我们要了解原始社会的意识形态,远古人的葬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课题。通过考古发掘充分证明,不仅了解原始社会的意识形态需要研究葬俗,而且要了解原始社会生产生活和社会组织状况,也离不开对当时葬俗的研究。葬俗的本身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特别是在原始社会更有它的特殊意义。

原始社会在人类历史上长达几百万年,而葬俗出现在人类社会也只不过几万年的时间,在几百万年的历史长河中,人们是不知道对死者进行埋葬的,犹如群居的动物一样,对死者是无所谓的,把尸体移动个地方就行了,或者弃之居地以外由野兽吃掉。随着社会出现了氏族公社,人类的思维能力逐步提高,意识形态不断发展变化,人们对死者才产生了新的认识。人类最初对死者有意识的埋葬,也是对人的生死产生了错误的观念的开始。

尽管如此,它在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历史上,不能不承认有它进步的一面,因为它反映了人类在思维能力方面有了发展。在山顶洞遗址的下室,埋葬的三具人骨,一个是男性的老年,一个是中年的妇女,一个是青年的妇女。这几具人骨上和它的周围,都撒有红色的赤铁矿粉粒,随葬品有用燧石制作的生产工具,还随葬有石珠和穿孔的兽牙等装饰品,而且这些装饰品还用赤铁矿粉末涂成红色。这种有意识的把氏族死去的男女老少埋在一起,而且还随葬了生产工具和装饰品,不仅反映了氏族成员之间的血亲感情。

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山顶洞人已经产生了关于灵魂和阴间的观念,认为人的肉体虽然死了,但他的灵魂却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在那里过着同活人一样的生活。关于在死者身上撒布赤铁矿粉末问题,结合近代民族志资料来看,有些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的氏族部落,仍有这样的习俗,据说他们认为红色是代表鲜血的,是生命的来源和灵魂的寄生处。山顶洞人的葬俗,还反映了另外一个问题,说明那时的人们已经有了原始宗教的观念。

参考文献:

《尚书》

《山海经》

《旧石器时代考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