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英歌舞中国汉族人的传统舞蹈

我们都知道,很多少数民族同胞,开始说话就会唱歌,开始走路就会跳舞。但似乎,汉族人并没有这样的传统。其实不是这样的,只是大部分汉族人因为历史的发展,人口的融合,将一些生活传统给弄丢了。

在现在的广东潮汕地区,有一种舞蹈叫做英歌舞,这就是传统的汉族舞蹈形式之一。它不仅流行于潮汕地区,中国香港,以及泰国等地区也有这样的舞蹈形式。

英歌舞是一种集体舞,一般都有几十人一起参加表演。而且表演者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节奏非常强烈,而且动作也很有力。这种木棒,称为“英歌槌”。“英歌槌”的长度一般为1.2尺到2.0尺。女子用的一般比男子用的要短,一般是1.2尺。

现在很多女子也表演英歌舞,所以也展现了一种柔性之美。女子英歌起步较晚,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才出现,可能就是新中国女性翻身才发展起来的。我们在一些短视频APP上,就会经常刷到一些女孩子表演英歌舞,这些女孩子靓丽青春,动作温婉柔美。特别是第一排的女孩子,长相非常漂亮,是年轻男士们争相追求的对象。

而且现在很多人知道了潮汕英歌舞,就是这些女子英歌舞带出名的。如果没有这些女子,潮汕英歌依然不为全国所熟知。所以现在潮汕女子英歌舞,其知名度远远超过传统的男子英歌舞。

其实英歌舞本来就是展现梁山好汉形象的,主要是男子为主。司大鼓的一般是作宋江装扮的;领头的舞槌人左边一般是秦明或者李逵装扮,右边一般是杨志或者关胜装扮;二槌林冲,三槌武松。

英歌舞的起源目前还在研究之中,但是大家普遍认可的就是,是中原文化中的傩文化与本土的越文化相互碰撞融合而形成的。在古代,表演英歌舞用来祭祀或者祈求消除疾病和灾祸。因为潮汕地区地处热带,一直以来就是蚊虫肆虐的地方,细菌病毒也生活得非常滋润,蚊虫也会扩散一些传染性疾病。所以广东地区喜欢煲汤,就是用来增加抵抗力。而英歌舞则是以驱邪的形式去战胜那些疾病。而且同时还有台风和暴雨等自然灾害的肆虐。

今英歌表演者面脸谱应是祭祀傩舞面具简化,南山英歌前棚有击小鼓,至今英歌仍参加游神驱邪,说明英歌形成与祭祀驱邪有关。

现在的英歌舞,参加人员不仅有年轻男女,还有一些老年人也会参加,甚至一些少年儿童也加入了英歌的队伍。现在每当英歌队伍出现的时候,大家几乎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那个美好的时刻。

当然了,要看潮汕的英歌舞,要看潮汕的俊男靓女,请来潮汕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