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怎样走进中小学

本文转自:半月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小学的课堂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怎样走进中小学校,如何让这些内容与中小学语文教材巧妙结合?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

一、如何有步骤、分学段地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系统工程,应在新时代背景下,用现代教育的视野辩证地看待,对课程、教材、教师、教学以及评价等诸环节进行整体设计、科学论证,使各方面相互配合、协调发展,这样才能有序有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进入校园,学校应该有明确的规划,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知识结构,由浅入深,有步骤地扎实实施。

在小学低年级,应以培育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在小学高年级,应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引导其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在初中阶段,应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其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和基本国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力争做到层层推进,扎实实施,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邯郸学步,一定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让优秀传统文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进中小学校园中。

二、什么样的传统文化有资格进入中小学教材与课堂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起来一定会有难度。

我们所讲的“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首先要定义“优秀的文化”,进入校园的传统文化应有一个去粗取精的过程,就是要明确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什么样的传统文化有资格进入中小学教材与课堂。

其次,要挖掘其蕴含的时代意义与社会价值,要选取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内容,选取思想高尚、内容健康,并有实际教育意义的内容。传统文化教育所要达致的最终成效不是要学生机械地诵读、记忆,而是要学生如沐春风式地品味、践行。为此,编撰传统文化教材,要在选编有益的“旧经典”的基础上,更要新编有效的“新经典”。

学校应从学理上确定不同学段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包括教学、评价、教材编写、资源开发与利用在内的实施建议。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力争让学生喜闻乐见而不负中华灿烂的传统文化精髓,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有更强的生命力。

总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构建中华文化课程教材体系势在必行。

三、提升传统文化教学水平的原动力是什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要落实到中小学语文的课堂上,也应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当中,其中的关键点在教师,教师是提升传统文化水平教学的原动力,提高其专业素养是当务之急。只有提高新一代教师的人文素养,才能夯实传统文化基础。

优秀的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如何建成?首先,在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师资培养,以及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比重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以学校为主阵地,以课堂教学和学校活动为主渠道,根据需要组织中小学及幼儿园在岗教师参加传统文化教育专项培训。学校更要支持和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创新传统文化教育形式,丰富和优化课程资源,用多种形式开发微课、微视频等教育资源和在线课程,包括开发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作品等,进一步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为学生打下中国文化底色。此外,也要请进去,走出来,让更多的文化学者走进校园,和教师、学生面对面;也可以让师生走出来,到传统文化的学者身边,去学习,去实践,近距离地去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如何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效果

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思想理念,学生学习起来普遍会感觉比较枯燥,这就要求老师要适当改变教学方法,“趣”字当头,寓教于乐,让学生逐步喜欢,不能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在传统文化教育方兴未艾的当下,学校教学中应多采用能够激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而不是以简单说教的方式死板教学。

教师要按照教学规律和美的规律而进行创造性教育活动。通俗地说,就是教学要巧妙,实施要有效,内容要有美感,学法要有特点。教学的巧妙,重要特征在于“趣味”。教学中要采用巧妙的教学方法,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譬如,通过将传统文化编成口诀、歌谣、顺口溜,穿插传统文化的小故事、设置戏剧性的冲突、烘托小说性的情节等方式,从而使传统文化的教学妙趣横生,让学生学起来欲罢不能。由浅入深,由简入繁,逐步实施,从而进一步激发传统文化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实现“寓教于乐、寓庄于谐”的教育效果。如此,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引发其情感共鸣,最终使传统文化高效地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

此外,学校也可以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结合青少年兴趣点和接受习惯,大力开发并积极推介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富有爱国主义气息的朗诵会、读书会、手抄报等活动,让学生于潜移默化之中获取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走进到校园当中。

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多年,教育、教学方式需要在实践与探索中不断地完善。加强对中小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传统文化进校园,不能只靠中小学,还需要家庭、社会的配合。

(来源:文化大观,作者:济南市明星小学韩同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