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技术技巧编创的切入角度可以从多重

从整体上来看,民族舞蹈技术技巧编创的切入角度可以从多重角度和方向入手,在此,笔者单从民族文化背景的层面进行论述。当下民族舞蹈技术技巧的编创,在文化内涵层面的投入还远远不够,现有成型的民族舞蹈技术技巧虽在民族风格上有初步的把握,但与民族的生产生活、宗教习俗等因素还未能充分的结合。

在传统古典舞技术技巧上变换具有民族特点的手形或舞姿,便将其称之为该民族的技术技巧动作的现象如今比比皆是。从形式上看似拥有了该民族的风格特征,内容上却极度缺失了文化意义,长此以往如此的本末倒置,如何使得民族舞蹈技术技巧推陈出新得以良性的发展。

民族舞蹈作品是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艺术手段和有效途径,只有浸润在民族文化内涵之中的舞蹈才真正地具有情感传递、文化认同的作用。基于这一前提性的要求,民族舞技术技巧的编创者,需要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对民族文化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

投入编创时,从文化背景的角度入手,回归当地人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把握不同地域人民对生活情感和对生命态度,使观者对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域感产生强烈的认同和向往对于民族舞技术技巧的命名工作,笔者认为在教学工作中一直以来都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教育工作者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技术技巧动作的设计与训练之上,忽视了对于其名称的探究。

恰恰相反,在对某一技术技巧的命名过程中,实则更加深了编者对于自身所编创内容的认识与把握,能够更加理性地捋清编创思路,进一步明确这一技术技巧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而这一过程,又可以算作一次对思维的巩固、反思和查验,增强编者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技术技巧的质量与完整度。

在现今多数的《民族舞技术技巧课程》中,学生因对相应文化内涵的了解不甚到位,对所编创技术技巧的命名部分没有太切实的文化依据。笔者所提倡的,是经过相关资料的查阅,从详细的文化背景角度出发,在命名部分便能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兼顾其文化内涵与技巧形态的双重层面,使名称更具内容性与分量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9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