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花式过春节英歌舞游神簪花兔,年轻

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全国上下既有统一的习俗,在各地也有各自隆重的民俗,这是流传了上千年的传统文化,直至今日依旧在持续传承。

春节最重要的习俗是回家团聚,不过也有身在外国不能回家的人,而在他乡的国人,也能在外地体味到家乡的味道。

不少外国都会特意举办一些活动庆祝中国春节,尤其在中国人多的国家,一般都会有华人街或中国城,这些地方的年味最热闹,会有各种各样的表演活动,围观的人群摩肩擦踵,而且不止是中国人,还有大量的外国人涌过来,挤得人山人海。

不管是在英国、意大利还是其它国家,过中国春节的一个经典活动,就是舞龙舞狮,每每都能吸引大量人群围观。

舞狮

舞狮与中国人是深深绑定的,是海外华人的一大标志。舞狮是我国传统民俗体育之一,集武术、舞蹈、刺绣和音乐等多种元素于一体,通过模仿狮子形态动作,表达民族风俗习惯。它传承悠久,在国外也非常受欢迎,是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节日庆祝活动。

一般我们经常看到的舞狮,是两人合作驮着金黄或红色的“狮子”,脚下灵活地踩梅花桩,在铿锵喜庆的锣鼓声中,狮子口开对联,将现场气氛带动得热热闹闹。

这种看似寻常的活动,其实也经历了不小的困境。随着现代化社会和文化空间的改变,舞狮文化逐渐从民间消失,或者与当下文化呈现割裂状态。这似乎也是其它许多种民俗文化的困境,传统文化和手艺在冲击下会逐渐消失。

前两年有部动画《雄狮少年》曾爆火一时,也一度让人们重新感受到了中国舞狮文化的魅力和困境。当然,相对于其它,舞狮文化还是很有蓬勃生命力的,不管国内国外,都还有很多人在传承着它,舞出中国文化的风俗人情。

潮汕英歌舞

英歌舞又叫“英歌”,流行于广东潮汕地区,很多人看到了之后,都会情不自禁惊呼,这也太燃了吧!

英歌舞是一种大型集体舞,主要是一群人扮演梁山好汉,表演者手持“英歌槌”,舞姿夸张威猛,音乐热闹欢快,一整个气势如虹,是能让舞者和观者都热血沸腾的艺术特色民俗,有“南国雄风”的美称。

英歌舞的来历,众说纷纭,有种说法是,它是从古代的傩舞进化而来的,和古代的祭祀仪式有很深的渊源。

还有一种是说,英歌舞是因为塑造了梁山好汉的英雄形象,所以被称之为英雄歌,后来简化为英歌。

英歌舞的舞蹈动作刚柔并济、大气磅礴,有着明显的戏曲和武术痕迹,有着非常旺盛的活力。

福建游神

网上有人调侃,如果你叫福建人六点起来接明星,估计没什么人去,你要是叫他六点起来接神,他四点就到位了。

福建确实有很浓重的神明文化,一年到头有许多拜神节日,尤其是在春节这个时候,会有一种游神活动,也就是到庙里将神像抬出来游街,与民同乐,比如妈祖游神、闽南六社游神等等。

福州在正月里游神,以村为单位,将当地庙里供奉的神祇塑像一一请出,由人抬轿,一路走一路放鞭炮,在锣鼓和鞭炮声中结队巡游村境,非常热闹。

闽南地区,如漳州各地的乡镇同样热衷游神活动,一般时间在正月十五前后,看各地的时间安排,情况同样热闹异常,神像抬过的地方,鞭炮声不断,有些地方还要在家门前燃烧一簇稻草,红火热闹。

泉州簪花兔

蟳埔女习俗是闽南特有的传统生活习俗,这个不是春节限定,不过前阵子因为兔年,各地纷纷上线兔子艺术装置,而泉州的几只兔子最为出色,受到了广大围观群众的欢迎,其中的“蟳埔簪花兔”非常亮眼。

有人说这只兔子是“脑袋开花”,很明显可以看出,它的造型灵感来自蟳埔女的传统头饰——簪花围。

蟳埔女的头饰简单来说就是盘头插花,一般的蟳埔女从小就留长发,她们盘头的时候会将长发在脑后梳成一串,螺旋团结于脑后,盘成一个同心圆发髻,髻插白色象牙筷,然后戴上几串花苞或花蕾串成的花环,一般戴二到七环。

花用绢花、鲜花或塑料花,颜色非常艳丽,各种花卉都有,像素馨花、茉莉花、含笑花、玉兰花等等,看上去就像一个芳香美丽的小花坛,所以也有“头上花园”之称。

这只可爱的簪花兔不仅憨态可掬,还充分融入了当地的传统文化特色,既有欣赏性又有文化性,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创意,也是传统民俗在时代下的活力创新,从它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喜爱中可以看出,传统民俗文化在当今创新演绎的重要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1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