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皮舞全国罕见的民间舞蹈

马皮舞,又称神马皮,是古时杀马祭天时举行仪式时的一种舞蹈活动形式,距今有近年的历史。它“武舞相融,武舞兼备”,集民间武术、宗教舞蹈和民间宗教信仰于一体,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和浓厚的宗教气息,以及明显的艺术特色和重要文化价值。

马皮舞发源于获嘉县杜官滩村,该村历史上位于黄泛区,滩旷人稀。贫苦的生活与特定的环境,培育出村民的豪放性格。该地民众自明代初年就喜武术,善拳脚,有“家家练拳,户户刀剑”的说法。明崇祯十三年(年),豫北地区旱、蝗并生,为讨活命,该村杜氏族人中有少部分善武者沦作响马,祸害百姓。面对这种局面,杜氏长者采取宗教信仰的手段,举行仪式,杀马祭天,将马皮拧成巨鞭,请天神下凡执鞭收复响马,共享太平,为马皮舞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据介绍,“马皮舞”的主要道具有山麻大鞭(长7米余,外编山麻,内包长约3米的棕绳,呈龙形,重约17至20公斤)、春秋大刀、钳架(木制)、拦棍等,“钳架”上缀有铜铃,随同舞步作响,从而代替音乐伴奏。

“马皮舞”的演员由以下人员组成:一人扮王爷,手执山麻大鞭或春秋大刀居队指挥。另有八人或十六人扮马作舞。扮马者即为“响马”,其身背钳架,架上彩绘关羽、张飞、赵云、岳飞等画像,与“响马”形成鲜明对照,即所说的“架下响马,架上英雄”。扮马者皆打赤脚,现今演出一般是王爷一人打赤脚,扮马者不再打赤脚。王爷必须身怀武功,能自如挥动20公斤的大鞭气不喘心不跳,并能指到那儿打到那儿。

“马皮舞”“武、舞相融,武、舞兼备”,是民间武术和宗教舞蹈及宗教信仰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和浓厚的宗教气息。作为一种民间信仰,通过“五道庙”、“牛坠马”、“杀马祭天”时将马皮撕缕作鞭,令响马改邪归正,以及“马皮退狗头”的故事,充分展示了中原地区劳动人民劝人向善、立地为佛的朴素哲学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民族团结,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9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