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炫民族风炫酷长

龙头新闻记者刘欣郭登攀史天一王悦

30日,由生活报社、龙头新闻和黑龙江省森工平山旅游区管理局联合主办的“民族大团结共筑中国梦五十六个民族长桌宴”活动上,各民族载歌载舞,共筑中国梦。

满族联谊会舞蹈团:为活动准备3套服装原创舞蹈弘扬满族文化

活动中,风情浓郁的满族舞蹈《醉腰铃》让观众们眼前一亮,这也是哈尔滨市满族联谊会为活动精心推选的节目。

据舞蹈团队负责人阿吉格介绍,她们表演的腰铃舞是满族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在民间广泛流传,是一种很欢快的舞蹈,有祈福安康的寓意,在节日以及庆典中都会表演。阿吉格告诉记者,这个舞蹈是她年创编的,目的就是为了弘扬满族文化,将独特的满族风情传递给更多的人,至今在全国各地进行了多场演出,还在去年参加了在辽宁举办的全国满族春晚,并在中央电视台参与了《浓情饺子过大年》的录制。

为了当天的活动,她们舞蹈团队一共来了16人,其中年龄最大的快70岁,年龄最小的40多岁。“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今天对于我们来说就像节日一样,我们准备了三套服装。在表演时穿着一套,在民族宴时我们又换上了节日服装,还有一套是来的时候穿,就是想在新中国喜迎70年华诞之际,用舞蹈和行动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美好祝福。

回族老人常杰:为“长桌宴”现创作笛伴舞《赛马》

在演出活动中,由哈尔滨桔子艺术团出品的笛伴舞《赛马》吸引了现场观众的目光,16位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老人,将动感十足的蒙古族舞蹈演绎得十分到位,赢得了阵阵掌声。在活动间隙,记者采访了这个节目的编导老师常杰。

今年77岁的常杰老师是回族人,这次的笛伴舞《赛马》是她为本次活动特意创作的,6位老人跳舞,10位老人吹长笛,整个节目动感十足,荡气回肠。

常老师说,她从13岁起就进入专业院团,是一名舞蹈演员,退休后,她仍然热爱舞蹈事业,就自己组建了舞蹈团,自己负责编创舞蹈,多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舞蹈学员。“我觉得老人退休后应该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去做,这样就不会觉得孤单和寂寞。我虽然已经77岁了,但我一点儿没觉得自己老了,没用了,相反,我觉得自己能做的事还有很多。我们艺术团经常接到演出邀请,这让我们这群老伙伴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我们在一起每天都很开心、快乐。”

常老师说,他们艺术团之前就跟生活报合作过,能参加这个活动,他们都非常高兴,“在庆祝建国70周年这么重要的日子里,举办这样一次活动非常有意义,本身我也是少数民族,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祝愿56个民族团结一心。”

朝鲜族阿姨:载歌载舞征服了观众

活动中,朝鲜族阿姨载歌载舞征服了现场观众,迎来阵阵掌声。团队的领队康月华说,她们都是哈尔滨市朝鲜族老年文化协会的,这次表演的节目名叫“故乡情”,协会的会员们都很热爱参加演出,前几天还去了伊春市参演。

康月华告诉记者,协会从年开始成立,至今已经有多名会员了,成立协会的目的就是想让民族更加团结,这次协会来了大概20人左右,每个人都表示这次活动意义重大,很感谢主办者,能把56个民族的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在平时这是不可能做到的。看着朋友们穿上自己喜欢的民族服装,脸上笑容不断,心里就特别感动。“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祝愿祖国更加强大的同时,也希望生活报越办越好。”

锡伯族姐妹俩:同台表演诗朗诵

在五十六个民族“长桌宴”演出活动中,有一对锡伯族姐妹非常引人注目,她们身着特色的民族服装,一首诗朗诵感动了现场所有观众,记者现场采访了瓜尔佳丽萍和瓜尔佳丽艳姐妹。

据姐姐瓜尔佳丽萍介绍,她俩是锡伯族人,都在哈尔滨生活。她58岁,是一位大学老师,妹妹49岁,是一位诗人,在网上小有名气,出版过诗集。

说起参加这次活动,丽萍老师打开了话匣子,她们姐妹俩在一个艺术团,妹妹是艺术团的团长,平时演出活动很多,她喜欢朗诵,妹妹喜欢写诗,她们总希望能够创作一个节目,可以姐妹俩同台演出,就这样,这个诗朗诵节目就“应运而生”,“我们俩一拍即合,因为是亲姐妹,配合起来特别默契。这次我俩能够一起参加生活报的活动,非常开心,这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既是庆祝祖国70周年华诞,又是56个民族一家亲,我们在现场演出特别激动。”

丽萍老师说,她们锡伯族人在哈尔滨有三千人左右,这是一个骁勇善战、能歌善舞的民族,她们希望平时多排练一些本民族的节目,将自己民族的传统歌舞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锡伯族。

蒙古族89岁包玉莲:现场传授养生秘诀

在活动现场,来自蒙古族的包玉莲老人一直摇晃着手中的小红旗,笑得合不拢嘴。

她告诉记者,她今年89岁了,再有三个月就90岁了。当天她和儿子、儿媳、女儿、外甥来参加活动。“能和其他55个民族的人凑在一起吃个团圆饭真的是特别兴奋,以前根本没有这种机会。”包玉莲说,她的孙子都已经有孩子了,现在可谓是四世同堂。她平时特别喜欢唱歌,经常在社区进行唱歌比拼。而她之所以身体硬朗,除了一份健康的心态外,每天都要走到0步,“我经常锻炼,再活几十年都不是问题。”包玉莲笑着对记者说。

藏族小伙斯秋次仁:震撼开嗓用歌声祝福祖国

今年22岁的藏族小伙斯秋次仁演唱了藏语歌曲《FLY》,祝福祖国,好听的歌曲打破了大家对藏语歌只飙高音的刻板印象,他一张口就惊呆了现场观众,清澈干净的嗓音有着很强的穿透力,好像可以直达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引来现场市民阵阵喝彩。

记者了解到,来自西藏那曲的斯秋次仁是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一名大二的学生。从年第一次来到哈尔滨,到现在他已经把这里当作了第二故乡,最喜欢哈尔滨的烤肉,喜欢太阳岛和中央大街。在谈及如何练就了这样的好嗓子,他腼腆地告诉记者,他从未学过唱歌,但从小通过听音乐看电视和看身边人唱歌,他也就学会了。

母女齐穿民族服饰长桌宴上介绍纳西族风土人情

一件过膝、大袖的长大褂,配上围腰和披肩,一对纳西族母女精美的民族服饰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在民族才艺展示环节中,和春丽带着她5岁的女儿刘小荷穿着纳西族传统服装,用生动的语言向人们介绍了纳西族的风土人情。

纳西族绝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丽江市,服装以自织的麻布和粗布为衣料,青壮年喜穿白色,老年人喜穿蓝黑色,纳西妇女则喜欢穿红、蓝、紫色。最具特色的服饰是妇女的七星披肩缀以圆形花片,双肩各一大花,背上并列七个小花,分别象征日、月、星辰,表示纳西妇女披星戴月勤劳不息。和春丽表示,纳西族衣服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方便生活和劳作,在家乡老人们每天穿的日常服饰就是民族服装。

才艺展示后,和春丽告诉记者,她已经在哈尔滨生活16年了,当年是为爱远嫁过来的,刚过来的时候,不是很适应这里的气候,第一年冬天还得了‘冷过敏’,每次外出回家脸上都会起风团儿,后来适应几年就好了。让和春丽迅速融入冰城生活的功臣是这里的美食和人情,大米、蘸酱菜、大炖菜瞬间征服了她,冰城人豪爽、自来熟的性格也很快消除了她的陌生感,这里已经成了她的第二故乡。

和春丽告诉记者,小女儿是在哈尔滨出生并成长,虽然每年过年会回老家,但是孩子对纳西族的认知还是比较抽象的,在报纸上看到56个民族长桌宴的活动,第一时间就报了名,她希望通过她的展示和讲解,能让孩子更直观地了解自己的民族,同时,也能让冰城人更了解纳西族的风土人情,而且与各民族人士一同分享长桌宴,对自己和孩子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

本组稿件图片均由丁毅、张涛、李巍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8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