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地方高校舞蹈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提升学

舞蹈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教育自普及以来,就与音乐、舞蹈以及诗歌等艺术相结合,美育的作用也逐步凸显出来,其还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重要的思想文化。时至今日,美育教育已然成为高校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得舞蹈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并呈现出传播美、创造美的直观教学模式。因此,对舞蹈教学中美育渗透的路径进行探析于高校艺术教学的有效开展而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美育”的基本内涵

美育,全称为美感教育,最早出现于年席勒的《美育书简》一书,指的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有广义与狭意两层含义。狭义的美育,是指美感教育、审美教育,是对学生审美观念以及美学素养的教育;广义的美育,则指的是将美学原则的各个方面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美育在高校的舞蹈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因而受到很多高校的欢迎与广大师生的青睐。

舞蹈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的作用

舞蹈是一种人体行为艺术,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还可以一定程度地塑造学生的形体,使学生在发现美与感受美的同时,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而创造美,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审美实践能力。

塑造学生的形体美,在学生的美感教育中,形体美的塑造是最为表面与直接的。对于新世纪的大学生而言,良好的形体是学生身体健康、积极向上的重要体现。优美的形体可以使学生的外表显得朝气蓬勃,富有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

而舞蹈实践本身就是科学、合理地运用身体的健美手段,引导学生达到舞蹈艺术所要求的规范与标准,并使之经过长期的训练,展现出良好的体态以及高雅的气质,从而实现纠正学生不良坐姿、站姿,对学生的形体进行塑造的初衷。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

审美观念是学生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倡导德育的同时,审美观念的培养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忽视。使学生拥有欣赏美以及发现美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审美的原则,把握世界的外在美与内在美,并懂得两者之间关系是开展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审美观念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不同的群体习俗、群体信仰、群体生活环境的变迁所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以及群体性。

舞蹈艺术所形成的不同风格种类,与人们的群体见闻及思想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校舞蹈教师通过引领学生把握并深入领会不同种类的舞蹈风格,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完善自身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舞蹈的审美方式,及其动作背后所蕴含的思想观念,由此完善学生对文化艺术的认知。

地方高校舞蹈教学中美育渗透的基本路径

舞蹈教学中审美意识的渗透地方高校的舞蹈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具备审美的思想以及审美的观念。教学者需要传授美的思想、理念,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由于不同种类的舞蹈艺术风格各异,学生了解与学习舞蹈时,首先应该具备审美的意识,即需要“带有美的情怀去跳舞”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舞蹈时的审美意识,教师需要在讲课之前,让学生对不同的舞蹈美产生审美兴趣,并使其领悟、热爱不同的舞蹈美的艺术风格,同时可以帮助学生通过热爱舞蹈艺术美进一步掌握其形成机制,促使学生具备高尚的内在美。

舞蹈教学中审美规范的渗透舞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进行美感教育时,要求学生在舞蹈过程中感受美,首先需要引导学生领悟什么是美。不同种类的舞蹈有着不同的舞蹈风格,不同的舞蹈风格同时也就有了不同的舞蹈审美规范。这需要教师在授课之前通过展示作品、讲授等形式引领学生了解舞蹈审美规范,带领学生领会不同舞蹈风格的形成原因,了解其审美规范形成的背景。使学生能够掌握外在美产生的内在原因以及内在美存在的外在动力,从而不断加深学生对舞蹈美以及生活美的理解。

结语

随着素质化教育的不断深入,在舞蹈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已经受到各高校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