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曾经的国民热词,都是一部时光机器

白癜风会诊启动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25/5788617.html

小团子们好!

当小团子们在用“凉凉”、“求生欲”这样的梗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再过几年,这些词也会变成怀旧的标志?就好像,如果现在还有团用“我晕”这样的口头语,他不是在刻意复古就是刚刚从年穿越过来的。

流行语是观察世界的一面镜子,它可能不那么准确,但也能看到当时的年轻人正在追求的是什么。年轻的团会变成年长的团,流行语则帮他们留下了那些珍贵的记忆。

本团收集了从80年代至今的一些流行语。有些还能在今天听到,但在当年是绝对的国民用语。来坐上时光机,和团子一起看看这些年代标本吧。

有的小团子可能会很惊讶,“奶油小生”这个词最开始形容的是演员唐国强老师。没错,就是那个演过唐太宗李世民、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代言过蓝翔的资深演员。

刚出道时的唐国强老师还是精致男孩的代表,和现在的“小鲜肉”比起来丝毫不会逊色。

由于肤白貌美,还传出了爱吃奶油蛋糕的吃货人设,唐国强老师成为了奶油小生的鼻祖。

80年代还没有最炫民族风,迪斯科才是当仁不让的广场舞霸主。这种节奏感强烈的音乐一经出现,就俘获了当年的时尚男女。不管你是谁,也不管你的舞蹈是哪个流派,只要跟着迪斯科音乐跳起来,你就是站在潮流浪尖的团。

迪斯科音乐弥漫在当年的大小舞厅里,是年轻人们闲时首选的休闲方式。也正因如此,迪斯科球灯才成为了如今复古时尚的标志。

“蹦迪”这个最近又火起来的流行语,最早就是来源于迪斯科舞蹈。

在大哥大面前,连可以开核桃的诺基亚也要尊称一声“大哥”。90年代的一部大哥大所彰显的身份地位,是连现在的一部G的iPhoneXSMax也比不了的。它代表着你就是最精英的商界宠儿,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勇者。

虽然现在看来,大哥大一点也不便携,但是它才是90年代的移动办公标志,老板们再也不用在办公室里守着座机电话谈生意了。

从牛皮公文包里拿出大哥大,拉出长长的天线,“喂、喂”地问几声,在当年就可以收获整条街的羡慕。

横空出世的偶像团体H.O.T.代表了韩流文化的盛大登台。时至今日,层出不穷的偶像团体、带动纸巾销量的韩剧,以及口碑爆棚的韩国电影,都还在强力地影响着亚洲乃至全世界的流行文化。那时的哈韩青年的标配还不是淘宝上的“韩版”爆款,而是头巾、阔腿裤和金属项链。

90年代的央视八套播放的配音韩剧,不知道成为了多少女生情窦初开的启蒙;在今天,像《请回答》这样的大热门也呼唤着一代年轻人的集体记忆。

世纪之初,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网络聊天室的兴起催生出了有趣又有特色的中文网络文化。那时,在网络聊天室的一句“你是GG还是MM?”就可以迅速开启一段网友battle。

虽然网络聊天室席卷大江南北,但也随着QQ的崛起而消失得悄无声息。那种敲着键盘和陌生人侃大山的情景,已经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