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歌剧的民族化脉络中国社会科学网

北京治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http://ask.bdfyy999.com/

通常而言,中国歌剧被认为诞生于20世纪初。黎锦晖所创作完成的儿童歌舞剧标志着我国歌剧进入了雏形时期。儿童歌舞剧作为当时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将音乐、舞蹈语言和表演手法等进行综合运用,以此来贴近儿童生活,让人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黎锦晖将平民化思想寓于整个创作过程,为民众呈现出都能够看得懂、听得懂的歌舞剧。这种歌舞剧是以我国的民族语言和民间音乐作为基础,对西方音乐进行巧妙借鉴,以此实现中西融合、深具特色的歌舞剧。客观而言,黎锦晖的作品在创作方法和表演范式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然而,这也是我国歌剧“中西合璧”的一次伟大尝试,为中国歌剧后续发展指明了方向。随后,中国歌剧发展进入拓展时期,主要有“新秧歌运动”“新歌剧”和“百花齐放”三个阶段。

在抗日战争时期,新秧歌运动是以欣赏秧歌剧的形式来培养和提升广大民众的思想觉悟。秧歌作为民间艺术的一种,承载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同时这种文化形式也是民众喜闻乐见的,新秧歌运动对于当时阶段的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当时阶段,秧歌剧的题材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在民众生产、生活以及文化学习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例如,《兄妹开荒》呈现出大生产运动时广大人民群众的勤劳勇敢;《夫妻识字》将广大民众在劳动之余积极学习文化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新秧歌歌剧是基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剧种的相关特征,在对二者进行巧妙融合的同时所展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年,《白毛女》完成创作并成为“新歌剧”时期的主要代表作,这也标志着我国“新歌剧”进入了发展的新开端。之所以称其为“新”,是因为其在内容、形式以及音乐等方面十分新颖。《白毛女》所呈现的是普通民众的生活,能够满足艺术为广大群众服务的宗旨,同时没有对西洋歌剧的表现形式进行照搬照抄,而是基于合理的借鉴和参考进行的民族化创作。其中所使用的音乐是在我国民歌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拓展、延伸与创新,在伴奏、演唱等环节不仅应用到了管弦乐,同时还涉及合唱、领唱和重唱等一系列演唱形式。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歌剧在进步发展的同时,在创作上也实现了“百花齐放”。例如,《红珊瑚》《小二黑结婚》等歌剧是基于中国戏曲,在传统戏曲中探寻创作灵感;《江姐》《洪湖赤卫队》等歌剧是将《白毛女》作为标榜,在合理利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创作完成;《阿依古丽》《草原之歌》等歌剧是基于我国民族音乐,对西洋歌剧表演形式进行借鉴和参考之作。

年歌剧《原野》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歌剧进入了振兴时期。《原野》利用浪漫性与民族性的创作手法为音乐语言注入丰富的内涵,这种多手法的创作形式使得歌剧本身的时代性与艺术性愈加明显,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此后,我国歌剧迎来了进步发展的新时代,歌剧的音乐、语言、风格以及创作手法等方面都彰显出较强的民族化特征;《孙武》《阿美姑娘》等创作将我国传统艺术与西洋歌剧表现形式进行了巧妙结合,在风格、音乐语言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融会贯通。

在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也在明显提升,其他国家都有了解中国文化的现实需求。我们可以抓住这一发展契机,在中国民族歌剧中对戏曲艺术元素进行合理的借鉴和传承,从而将歌剧作为“窗口”,让世界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由此,在“振兴中国文化、提升国际影响力”的进程中,实现民族歌剧的繁荣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创作艺术作品时,将中国民族特征真正寓于其中,力求中国歌剧在世界艺术舞台中独放异彩。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董密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9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