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今年创建25个国际化社区社区宛如地

今年,武汉提出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作为打造国际交往中心重要举措,今年上半年,武汉11个区25个社区试点建设国际化社区。半年过去了,武汉国际化社区建得怎么样?和普通社区相比有哪些特别之处?极目新闻记者近日走进社区探访。

国际社区宛如“地球村”,老外在汉“不见外”,社区居民与外籍友人一家亲。不同的肤色,一样的笑脸,外籍友人在汉感受到家的温暖。

武汉天地举办传统文化活动

云天社区英语角

地大社区,留学生写汉字

制图/刘阳

1、国际社区宛如“小联合国”

在武汉经开区的门户腹地,东风大道高架下的三角湖东岸,拥有武汉最多外国家庭的居民区——金色港湾社区,已成为一座国际和谐社区。目前,这里有来自六个国家的外籍人士居住,他们文化各异,与中国居民相处也十分友好。

金色港湾社区成立于年,是武汉经开区最早的一批高档商业社区,总面积34万平方米,共有居民1.6万余名。中法合资企业神龙汽车的一些法籍工作人员就选择在此居住。

随着大量外资及中外合资企业落户武汉经开区,外籍人士纷纷在金色港湾生活聚集,由此也带动了该区域国际学校、涉外机构的建设。

高峰时期,有来自美、法、德、英、日、韩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余户、余名外籍人士居住在此,金色港湾社区宛如一个小联合国。当下,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仍有60余名来自美、法、日、韩、喀麦隆的外籍人士在此生活。

建成伊始,这里便以塞纳河两岸街景为蓝本,打造了别具一格的特色街区——武汉“法国街”,成为中法文化交流基地。停泊在“法国街”西岸的海盗船,也是江城著名的“网红”打卡点。

在金色港湾小区3期4号门内,记者看到与众不同的“公安蓝”——金色港湾国际警务会(室)。这是全国第一家国际警务室,联合物业配备两名双语服务人员,为外籍人士提供户籍登记、落地登记、创业就业、法律、签证、医疗、教育等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务。

据悉,湖北省常住外籍人士约2万人,其中81%的外国人在武汉,从业人数最多的是汽车行业。被誉为“中国车谷”的武汉经开区,是武汉市外籍人士最多的区域。

2、外籍友人体验非遗文化

金龙社区是江夏区唯一试点打造的国际化社区。走进金龙社区栗庙路阳光小区,一块扇子形状的雕塑上中英文搭配的“和谐社区”四个大字尤为醒目,一旁的通道是社区文化走廊,二十四节气等传统非遗文化用中英双语图文展示。记者还注意到,社区多数商铺的名字也被制作成双语模式。

“金龙社区组建于年底,辖区有户,约一万三千人。”社区书记刘凡介绍,入选国际化社区创建点后,社区成立了双语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全部都是社区居民,既有外语专业的高校教师,也有具备海外工作经验的企业人员,部分志愿者除了懂英语,还会日语、葡萄牙语等。

前不久,社区邀请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湖北雕花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沈松柏来授课。外籍居民布鲁斯说,他对社区组织的雕花剪纸等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活动非常感兴趣,让他大开眼界。“社区随处可见双语标牌,还专门设立了国际友人接待中心、国际警务室等,我们办事非常方便。”布鲁斯说。

3、外籍老师免费教居民跳舞

刚入夜,永清街道新天地社区的外籍舞蹈老师尼克与欧弟早早来到御江苑中心会所,等待陆续到来的健身爱好者。晚7时不到,现场已经聚集了10多位居民,动感音乐响起,他们跟随老师跳尊巴健身操。“跟着尼克老师学尊巴健身操一年多了,体形变美了,最重要的是心理压力缓解了很多。”35岁的社区居民周女士对极目新闻记者说,“特别感谢两位外籍老师,他们在白天上完课后,还利用晚上的时间免费教我们,我们特别感动。”

尼克老师与欧弟3年前从菲律宾来到武汉,在新天地的迪莱诗舞蹈中心担任舞蹈老师。在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相处过程中,他们逐渐喜欢上了武汉,也爱上了在新天地社区的生活。

在新天地社区,每逢节日,总能看到外籍人士与中国居民共同欢庆的身影。在今年举办的“新天地国际化社区中秋文化时尚邻里节”上,外籍友人与中国居民一起互动、做游戏,在精通多国语言的志愿者帮助下,不少“老外”现场学会了制作月饼和灯笼,还体验了汉服、投壶、草编、吹糖人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的新奇体验。

永清街道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新天地社区将遵循多元参与、共建共治原则,加快多元文化相互融合,提高居民参与度,将社区打造成为更加幸福宜居的国际化社区。

4、老人跟着外教学英语

“hello”“wel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