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保留传统风格,融入时代审美

民族舞蹈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舞蹈技术技巧是产生于模仿、发展于杂耍、进化于舞台的一种身体技术,是民族舞蹈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舞蹈技术技巧要走向舞台化、艺术化,必须经过归纳、整理、规范和发展。归纳和整理的前提是尊重民间,规范的原则是保留民间的固有的形态和风格,发展的宗旨是在保留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的审美。”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教授马云霞与副院长、教授杨敏,基本功第一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潘薇佳共同撰写了《民族舞蹈技术技巧》一书,近日全新修订版由西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基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舞蹈课堂教学与实践研究,有选择性、针对性地收录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傣族、彝族等六个民族舞蹈中高频率出现的技巧,呈现给广大的舞蹈学习者。

民族舞蹈是发展了的民间舞蹈

朝鲜族将鹤视为长寿和幸福的象征,在舞蹈中常常会出现对鹤的动态的模仿;彝族的披毡舞模仿鹰、熊的动作,从古代祭祀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成为专供欣赏的表演舞蹈……作为“一切舞蹈之母”,民间舞蹈以人体有规律的动作姿态表现民众的社会生活,体现民族的悠久历史,传递民众的思想情感,蕴含着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由于生态地理环境、社会人文因素、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不同,我国各民族舞蹈形成了独有的艺术风格和韵律。即使是同一区域的民族舞蹈,由于播布区的不同,其文化意涵与舞蹈样态也存在着一定差异。比如,在云南红河,人们习惯以元江为界,把南北岸的彝族舞蹈分为“江外”和“江内”两大派系。其中,江外彝族舞蹈技巧以旋转为主,注重体态的优美和动势的流畅,以娱人为目的,具有更多的表演性,更注重观赏者的感受;江内彝族舞蹈技巧则以风格性技巧为代表,带有更多的自娱性,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