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幼儿教育的范畴和困境是啥看看背后的

在幼儿园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的教育体系中,健康教育名列首位。幼儿的身体健康,无论是对幼儿的发展还是对他们背后的家庭的发展都意义重大。

而幼儿园的师资队伍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保障。幼儿园教师的特点是“全科”教师,但幼儿园“全科”教师不全面的窘境日益凸显。因此,要想使幼儿园教师科学、规范、合理、有序地进行幼儿体育教育,幼儿园教师人才队伍培养,尤为重要。

幼儿教育的范畴是什么?

作为未来的学前教育教师,他们应该具备整合运动认知范畴、运动情感范畴和运动技能范畴的能力。

然而,在让他们快速适应幼儿园体育需求,实现就业所需的体育教育能力方面,现阶段的幼儿园体育教育非常薄弱。

例如,大多数学生可以在多媒体相关音视频资源中模仿幼儿体育活动的典型动作或典型教学案例。通过反复实践,他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一定的教育水平,但是在对幼儿体育教育的实际操作中“无处下手”。

他们不知道如何让孩子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如何学习体育,如何理解体育,如何表达体育知识。

一些学生对体育课程或健身课程的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估缺乏深入了解,更谈不上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创造体育游戏活动。因此,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培训尤为重要。幼儿教师应具备引导幼儿的能力,要形成设计清晰、结构合理的体育教育内容,让幼儿在运动学习中长期保持身心舒适和快乐。

与此同时,现行的关于学前教育与体育方面的政策等文件缺乏分支细则和与体育教育相关的评价体系,依靠现有幼儿教师培养方案和在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取体育教育能力仍是当前普遍的途径。

一方面在人才培养上存在一些学校已经零散地增加了体育教育培养的个别课程,增加了幼师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培养,但专业人才步入学前教育的较少,课程开展时间短,投入教学实践少,时间不长等问题。

另一方面,对于广泛从事幼儿教育的幼师,在教学活动中,已经开展了一些活动设置、游戏互动等体育相关活动,取得了一定的体育教育能力,但仍缺乏科学性,幼儿教师在专业体育课程方面的培养也较为缺乏。现有的幼儿教师的再教育也更多地表现为理论教学的再教育、缺乏体育教育实践能力。

幼儿园教师体育教育能力有助于促使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开发有关幼儿教师教育能力方面的课程是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增强幼儿终身体育意识、加快幼儿各方面协调发展,进而使得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

实现“素质教育”“健康教育”和“终身体育”的目标,有利于促进中国体育改革,使中国体育能够更好地发展,为实现我们国家达到体育强国的目标创造稳定坚实的基础。

在我们国家现阶段有关学前体育教育方面存在问题

事实上,它对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很有帮助的,他们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自身素质。体育运动在调节人们的身心健康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体育运动中,学生可以放松身心,释放压力,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更好地参与生活和学习。由此可见,幼儿园教师体育教育能力这一意识的养成对于我们国家的学生在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健康都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要科学有效地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体育教育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体育教育类课程匮乏制约幼儿教师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体育教育课程的缺失,缺的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而是关乎孩子运动能力和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中,健康教育排列首位,身体健康是其他所有领域的前提。根据访谈结果,从就业准备或者职业发展规划角度,学生们也表达了对幼儿体育专门课程的渴求。

现阶段,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未来能够直接影响幼儿身体健康的幼儿体育指导类课程却开设得较少,有的学院甚至没有开设。

这势必造成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匹配,导致人才培养无法满足社会需求。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和民族昌盛繁荣。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体育类课程一般为公共体育课程、幼儿体操、幼儿舞蹈、幼儿游戏等类型,公共体育课程实则是大学生的自我身体锻炼课程,而非专门针对幼儿教育阶段的幼儿体育教育能力课程。至于幼儿体操、幼儿游戏和幼儿舞蹈课程,也多是缺少体育健康本质的艺术领域或社会领域课程。

现阶段遇到的困境

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反映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缺乏较为清晰的幼儿体育教育理念,幼儿健康领域研究开展的基本条件尚不明晰。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体育教育课程的缺失,不仅无法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预期,更是在实际教学内容安排上与社会上的幼儿园、幼儿培训教育机构对幼儿教师的实际需要难以达到契合。

幼儿园的教师队伍,多数来自各个高职、大学中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如果他们在学习期间没有接受过系统、科学的幼儿体育教育相关课程的学习,等他们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后,又该如何指导幼儿进行体育健康活动呢?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体育教育课程建构依据以上认识,笔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体育教育课程建构,为了完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幼儿体育指导能力,依据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结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特点,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相关课程进行的一种系统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建构过程。

课程建构的定义同课程一样,至今仍没有普遍接受的定论,不同学者各有见解。与课程建构相关的是课程设置、课程设计、课程建设、课程开发等等。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将课程设计定义为学校或其他机构安排的课程的整个范围和特征。课程设置是各级各类学校所开设的教学科目及教学时数。

施良方将课程建设定义为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个过程,其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等阶段。

而课程开发是指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或多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

建构源于建构主义,建构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建构主义具有迥异于传统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思想,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从几个概念相区别的角度出发,建构强调的是生成、理解与文化互动,由此建构一个课程体系首先要“确定培养目标”;

其次要“选择课程及其内容”;再次要“建立目标与课程的培养关系”,需要将目标分解落实到课程上;最后专业授课教师要根据确定的课程培养目标,对课程和培养环节进行再次设计,从而完成整个课程体系的建构工作。

因而,课程建构指的是基于课程理念以及国家专业认证标准,建构符合相关培养目标以及毕业要求,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设置不同课程模块,并确定具体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以及课程评价方式,建设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是在学前教育学生中开设的体育类课程的总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指出,强化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健康中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以《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指导,有研究者从学科层面认为体育课程是一门学科课程。顾渊彦认为,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可以界定为科学性、人文性兼备,以“技艺”“情意”为主要特征的一门以实践为主的综合学科。

张磊认为体育课程内容的实质是基于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以及体育学科发展的需要,将蕴含在不同类别运动项目中的素材课程化,属于应然层次的概念。

毛振明等在分析了国内关于体育课程的概念后提出:“体育课程是在学校指导下,为了使学生能在身体、运动认知、运动技能、情感与社会方面和谐发展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上述各种定义都不否认体育课程首先是作为一门学科而存在的。从课程方案和实施过程的角度理解体育课程更符合本论文研究的要求。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体育教育课程的本质是有别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前者是大学生自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方式和途径,而后者是使学生掌握幼儿体育教育方式与方法的教育教学类课程。

结语:

结合上述研究,本文认为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旨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后掌握指导幼儿进行科学健身的能力,使幼儿通过体育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专门体育课程。

确保幼儿师范专业学生能够更快,更好更加专业地掌握其知识,这对未来幼儿教育系统的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张庆飞认为幼儿体育教师的培养要根据市场需求,从而优化课程内容、重点提高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将艺术与体育课程相融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