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大草包青海有趣的事情太多了

访大美青海讲海南故事看藏区发展

全国广播融媒体走进海南州特别采访

贵南/石乃亥

石乃亥村坐落在贵南县沙沟乡西山梁边的山洼里,这样一个不起眼的村落里,却走出了一支舞着长袖、唱着藏歌走南闯北的藏族歌舞演出队——贵南县石乃亥民间艺术团。

近年来,贵南县石乃亥民间艺术团以青藏高原独特浓郁的藏族歌舞崭露头角,不仅受到了国内观众的欢迎,也得到了“老外”的青睐!

早在解放初期,藏族传统的“勒”、“伊”以及“卓”、“侧柔”等歌舞在石乃亥村十分盛行,如今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们,当初为庆祝翻身得解放,为歌颂共产党、歌颂社会主义新生活,以这些藏族传统歌舞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至今流行于沙沟一带的农历“六月歌会”还诠释着石乃亥人能歌善舞的传统。在继承这些藏族传统歌舞的同时,不断丰富其内涵,赋予其新的生命力,使之延续至今,更具魅力。

在年海南藏族自治州建州40年州庆开幕式上,由80多名石乃亥村男女青年表演了大型歌舞《庆丰收》,尽管没有华丽的服饰,却以藏族传统的“卓”与“侧柔”巧妙融合后的新颖、纯朴,以及宏大壮观的场面,惊艳了四座。人们在领略藏族传统歌舞魅力的同时,也感受了石乃亥人对藏族传统歌舞的那份眷恋、热情与执著。石乃亥歌舞,也因此而声名鹊起。此后,石乃亥村藏族歌舞演出队邀约不断,在黄河谷地的藏家院落,在草原深处的牧场帐圈,都留下了他们歌舞的魅影。

如果说,年在海南州州庆上的成功演出,让石乃亥人还有点“受宠若惊”,那么年在北京龙潭庙会上的成功演出,让石乃亥人感到了无比自豪和自信。带着那份自豪和自信,这群富有青春活力的藏族青年男女察觉到,快节奏的都市人对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有着一种特别的偏爱。由此,青海省海南州石乃亥民族艺术团诞生了。

索南卓玛是嫁到石乃亥村的媳妇,她曾经长期从事专业舞蹈工作,有着深厚的舞蹈功底和较高的歌舞编导水平。长期从事文艺演出的经历,使她对文艺团体如何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如何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艺演出市场,如何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带着那份热爱和勇气她担任了这个民间艺术团的团长。

也就是在石乃亥民族艺术团成立的当年,索南卓玛对原有的节目,在保持特色的基础上,以新的歌舞理念进行打造和包装后,带着第一批由二十几名藏族青年演员组成的演出队,直奔北京开始了商业性演出的尝试。在北京中华民族园的最初几场试演,引起了意想不到的轰动,不仅稳稳地站住了脚,隔三岔五地还有些邀请演出的订单,二十几名演员的演出队一时人员吃紧,应接不暇。之后,第二批以石乃亥村为主的二十几名演员又起程了。此后,随着演出订单越来越多,范围也由北京不断向上海、山东、安徽、四川、西藏等地扩展,石乃亥村外出的演员也就有了第三批、第四批……

就这样,石乃亥民族艺术团发展成了一个以贵南县为“根据地”,以北京为“大本营”,下辖9个分队,拥有多名演员,演出地域涉及北京、上海、山东、安徽、四川、甘肃、西藏等省市、自治区的民间文艺团体。

为了适应不断扩大的演出市场和满足不同地区观众的欣赏爱好,他们先后吸纳、融入了堆谢、弦子、热巴、法舞、藏戏等不同地域的藏族传统舞蹈,并广泛借鉴吸收了蒙古族、汉族、达斡尔族、景颇族、佤族等十余个民族的传统舞蹈,从而使自己的歌舞节目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充满活力。

近20年来,石乃亥民族艺术团先后培养了几千名民族文艺人才,走遍了全国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演出10万多场次,观众达九百多万人次,年创收达1万元。他们还多次参加了国家级,省市,自治区的各种文化活动,获奖无数,还应邀参加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与五十多个国家的代表团一同展示各自灿烂的民族文化,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及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艺术团基地,年被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列为山东大学重点扶持文化产业研发基地,他们曾经到济南演出。让我们再来看看吧。

00:36

贵南/草业

广袤无垠的贵南草原,气候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仅有“寒季”与“暖季”之分。降水量多集中在暖季——5到9月份。这一时期,雨热同季,无绝对无霜期,牧草生长期为天到天,适宜种植优良牧草及当年生燕麦。

说起贵南县的草产业发展,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贵南县青海现代草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桂斌。

年从青海汽车制造厂下岗的他,干过销售、当过经理。年,在商场上已经小有名气李桂斌,又经历了人生的再次抉择——他去了贵南县,种草创业!

谁都知道,草产业见效慢、周期长、利润低,受市场影响较大。这对于从未接触过这一行的李桂斌来说,还真是两眼一抹黑。

不懂,就学!马德福是个种草大户,李桂斌成了老马的一名“学生”。经历过失败、挫折,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李桂斌逐渐摸索出了“企业+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

李桂斌也深深体会到,企业要发展,科技创新是关键。在省科技厅的牵线搭桥下,他认识了不少专家,后来省农牧厅又帮他建起了万亩草籽繁育基地,有了专业的团队提供技术指导,李桂斌天天带领公司科研人员进行探索研究,不断对现有的种植模式及品种进行改良种植,使牧草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和改善。

随着企业的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李桂斌又开始着力打造有机饲草产品生产,进行有机示范认证,逐步带动牧草生产的良性循环和产品的转化增值,通过牧草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延长农业生产链,实现农业可再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年,李桂斌的团队第一次在贵南试种推广黑麦和箭筈豌豆混播等新型饲草料种植方式,取得了成功,经测定混播饲草平均亩产达到多公斤,粗蛋白含量达8.7%,产量较原来种植模式每亩提高了多公斤,蛋白含量提高了8.3%。

通过种植试验,李桂斌建立了禾本科和豆科牧草混播试验示范基地,确定了贵南县建成高产禾豆混播饲草料基地的适宜的播种比例、播期等一系列科研成果,填补了贵南县饲草种植技术的空白,为制定贵南县饲草种植技术规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李桂斌每年在贵南县流转种植各类饲草地3万亩,辐射带动农牧民及合作社种植饲草地3万亩,并通过创新种植模式、改良种植品种,建成各类混播试验示范基地,为贵南县生态畜牧业舍饲养殖提供了大量优质的饲草料产品,改善提升了牧草品质、产量和利用率,同时也为青南地区的冬季防灾提供了饲草储备。

对于脚下这片他深爱的土地,李桂斌积极履行企业责任。为了让这些技术更好地为当地牧民群众服务,他不但举办科技培训班,还派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指导农牧民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及时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难题,免费为一些贫困户使用大型机械,帮助他们进行打捆,收割等工作,解决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困难。年全年直接带动农牧户数达到多户,其中贫困户31户,农机大户34户,带动吸纳劳动力超过0人次,人均增收达到元以上。

李桂斌还先后承担并高标准完成了贵南县0多公顷黑土滩治理、三江源生态治理多公顷、海南州国家级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多公顷退耕还林草地改良更新等生态治理工作。特别是在生态畜牧业示范点建设过程中,他放弃了外省大型牧场的高价合同订单,把公司生产的各类草产品全部面向周边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进行销售,受到了群众的一致称赞。

李桂斌先后获得了“第四届青海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全国绿化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说了这么多,这大草包到底什么样?来,让我们带你看一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5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