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晚,由广州市教育局主办的“粤韵国风恰少年”广州市第二届中小学校岭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在中山纪念堂举行。
粤韵声声,道不尽南粤千年风光;丝竹缭绕,奏不完古韵悠扬铿锵。本次展示活动旨在弘扬岭南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教育交流,充分展现新时代中小学校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成果,进一步树立文化自信,提高青少年美育素养。展演分为“传承”“传播”“发扬”三个篇章,通过舞蹈、粤剧、民乐、武术、舞狮等艺术形式和名家访谈的方式,将“探索”“传承”“传播”“创新”“奉献”等意韵贯穿整台节目,并特邀著名箫笛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伍国忠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广东醒狮传承人龚桂冬等名家与学生同台演出,为观众们献上了一台精彩的岭南传统文化盛宴。整晚的活动精彩纷呈,呈现了教育人、艺术名家和民间艺人对传承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担当,体现出青少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示活动除了传统节目外,还呈现了一些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作品。其中《少年辛弃疾》是由国家一级编导莫非老师创作的粤剧新作。该剧通过戏剧艺术呈现,通过鲜活的英雄人物的刻画讲述了中华英雄儿女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有助于提升儿童青少年的爱国自豪感和审美素养。该剧充分结合中华英雄人物形象,以粤剧为艺术载体,通过多媒体展示、音响效果、灯光设施、舞美空间设计结合的方式立体呈现,拓展了整个艺术欣赏氛围,创造出了整体卷入感的强烈艺术磁场。
另外由华南师范大学和广州市第三中学带来的舞蹈《过山遥想》也令人耳目一新。热烈而充满生命力的舞蹈带给人不一样的感受,表现了瑶族“过山瑶”支系千百年的民族精神与传承精神,《过山遥想》的诞生源自“非遗”舞蹈的“朋辈”教育实践计划,通过高校学生与中学生的携手演绎,体现了新一代青年朝气蓬勃、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担当。
近期,广州市教育局还将首次举办农村和外来务工子女学校艺术教育成果展演、农村艺术实践工作坊展示,活动以“共同成长筑梦羊城”为主题,通过戏曲、歌舞、手工艺作品等形式,充分展示广州市农村和外来务工子女美育教育成果和阳光向上的精神风貌,让广大农村和外来务工子女在学校生活中发现美、展现美、创造美,不断提升农村和外来务工子女学校艺术教育水平。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刘晓星通讯员穗教宣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赵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