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剧照。剧团供图
《稻禾》剧照。GiaTo摄
《西游》舞者沈徐斌演出片段。大剧院供图
即日起90多天将上演《稻禾》《罗丹》《睡美人》等15台剧目
9月13日晚,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创排的现代芭蕾舞剧《安娜·卡列尼娜》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上演,同时也拉开了国家大剧院舞蹈节大幕。今年舞蹈节以“一舞亦世界”为主题,为期90多天的时间里将上演《罗丹》《兰花花》《稻禾》《睡美人》等15台剧目。此外,大剧院会员中心除了举办经典艺术课堂等导赏活动,还联合闲舞人剧场邀请非职演员参与《西游》《莲花》的演出。
开幕大戏
《安娜·卡列尼娜》带来俄式爱情
昨晚的开幕大戏舞剧《安娜·卡列尼娜》根据托尔斯泰的名著改编,安娜、沃伦斯基与卡列宁三人的情感故事是整部戏的核心。编导鲍里斯·艾夫曼被称作“俄罗斯芭蕾的新名片”,他打破了古典芭蕾程式化的藩篱,以独创的“心理芭蕾”手法,探索肢体无限可能性。
剧中饰演安娜的玛丽亚·阿巴绍娃是艾夫曼芭蕾舞团首席舞者,她和其他演员们通过独特的造型处理和肢体语汇,呈现了主人公的邂逅、倾慕、缠绵、冲突等关系及内心状态,剧中有多段独舞及双人舞片段。
整部剧的舞美空间十分简洁,利用灯光进行的空间分割,强化了情感表达的层次性。另外,艾夫曼还将舞台艺术与电影表现手法相融合,加入了很多意识流层面的表现形式,将安娜内心纠结、矛盾、痛苦等,更为直观地呈现给观众。
今年舞蹈节期间,俄罗斯芭蕾依旧是重头戏,除了开幕戏《安娜·卡列尼娜》外,艾夫曼芭蕾舞团还将在9月15日、16日演出另外一部原创芭蕾舞剧《罗丹》。该剧以罗丹及其爱徒、情人和灵感缪斯卡米耶·克洛岱尔为主题,讲述了他们传奇的生活和艺术创作历程。
此外,同样来自俄罗斯的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将于11月21日至23日演出经典之作《睡美人》。作为柴可夫斯基三大芭蕾舞剧之一,该剧年的世界首演正是在马林斯基剧院,剧中高密度的高难舞段、丰富华丽的宫廷场景等早已被观众所熟知。
重点推荐
林怀民带《稻禾》归来
台湾云门舞集创始人林怀民是大剧院舞蹈节的常客,从年的《行草》开始,他先后带着《流浪者之歌》《九歌》《松烟》《水月》登上大剧院舞台。今年11月2日,他带来的《稻禾》是为云门舞集创办40周年而创排的作品。
林怀民有“稻米情结”,从上世纪70年代《薪传》中的徒手插秧,到90年代《流浪者之歌》中的稻米登场,林怀民与土地感情更深。当初为了创作《稻禾》,林怀民曾带着舞者们去了池上稻田,在稻田里参与农民生产劳作,舞者也将真切体验融于创作中。
《稻禾》不走写实路线,林怀民从泥土、花粉、榖实、风、水、火等自然界的因素为题入舞,诉说稻米的生命周期,也委婉喻示人生。林怀民曾邀请摄影家张皓然多次来到池上,用两年的时间记录了一块稻田的生命周期,这些实景影像在演出中将投射在舞台的天幕与地板上,营造独特的舞蹈空间。
在《稻禾》中,云门舞者仍旧以多年修习的内家拳与太极导引的身法呈现当代舞步,用对自己身体的高度掌控来阐述人与自然的紧密关联。另外,《稻禾》的音乐也十分特别,包括悠远的台湾客家古调,西方歌剧高昂的咏叹调,以及池上本地录制的稻浪风涛、雷鸣雨声等。
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