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防染工艺百褶裙展品撷珍贵州省六枝特区

贵州省六枝特区四印苗蜡染百褶裙

馆藏编号MFB

四印苗是苗族的一个支系,据苗寨里的老人们说,他们祖籍江西,为躲避战争,几经辗转,最后来到贵州六枝特区新窑乡,并在此定居至今。四印苗服饰上独有的花纹恰似四尊大印,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相传古代的苗族女王在与外族作战的过程中,因战败躲避追杀,将随身的皇帝印玺图案绣在自己的衣襟下,以图东山再起,但最终还是被杀害。她的后辈们将女王留下的衣裙图案绣在衣服上,以示纪念。

正视图

展开图

这条百褶裙总长84cm,其中腰头宽17cm,腰围72cm,裙摆布幅用料总长达cm,摆围宽阔,裙褶细密繁多。裙摆部分由三段不同工艺不同面料拼接而成,由上至下分别为6cm素色蓝棉布,43cm蜡染棉布,18cm厚重的麻质深靛蓝底摆边。

蜡染反面细节图

四印苗百褶裙上的蜡染并非常见的花草龙凤,而是遍布宽窄不同的横向条纹,间隔有二方连续的漩涡、八角星和回纹。虽然相对简洁,但线条有疏有密,疏而有度,密而不乱,排列富于节奏感,具有素雅、清新的特点。

纹样细节图(漩涡纹)

漩涡纹是出现时间较早的中国传统纹样之一,被认为是中国传统纹样审美思想和造型意识的起源。漩涡纹如同弧线,中间有小圆圈,看起来如同水涡,所以称漩涡纹。

纹样细节图(八角星纹、回纹)

八角星纹与回纹是遍布与我国广大地域多个民族的文化符号,表现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天地自然的敬仰。八角星让人想起罗盘,六分仪,舵,像是朝向八方的宝剑。八角星的八个角代表八个方向,意为绝对的混沌或混沌能量的八种形态(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回纹是由古代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来的几何纹样,通常被赋予回纹连绵不断、吉利永长的美好寓意。

款式图绘制:张蓓蓓

材料组织结构纤维照片(腰头)

材料组织结构纤维照片(素色蓝布)

材料组织结构纤维照片(下摆)

材料组织结构纤维照片(蜡染)

四印苗蜡染的防染剂主要是白蜡,通常掺入回收蜡一同使用,据当地手艺人口述,绘制一条裙子需要两斤白蜡。

田野调查图片

刀口较宽的大蜡刀用于裙身处粗细不等线条间的大面积封蜡,再用小蜡刀画出裙脚处细小的二方连续图案,长长的裙幅画好一段卷在纸筒上,再画一段再卷,一旦卷起就不再打开,防止蜡花开裂,全部画完将卷好的筒状布直接放入染缸中染色。

着装示意图

四印苗花棍舞

在新窑乡牛场坝、桥梁堡一带,每年正月初五是四印苗传统的盛大节日------跳花节,节日持续2-3天。在跳花节期间,全村男女老少身着盛装,到附近的山上过跳花节。先由七八个上年纪的男人吹奏芦笙,后面跟着一队翩翩起舞的四印苗姑娘,姑娘们身着本件藏品样式的百褶裙,随着轻盈的舞蹈动作,裙摆旋转甩起如花朵盛开。他们认为,通过这样的仪式可以呼唤先人重新回到他们身边,一年一度再次团聚。

走进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是年开始筹办,年经北京市文物局批准正式成立的,是中国第一家服饰类专业博物馆,是集收藏、展示、科研、教学为一体的文化研究机构。旨在服务社会,为教学、科研提供专业化资源,成为民族服饰文化的基因库。向世界传达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厚重,成为中国服饰文化交流、研究的良好平台。

民族服饰博物馆现有展厅面积平方米,设有少数民族服饰厅、汉族服饰厅、苗族服饰厅、金工首饰厅、织锦刺绣蜡染厅、奥运服饰厅、图片厅等七个展厅,还有供教学及学术交流活动使用的多功能厅以及可以与观众实现互动的中国民族传统服饰工艺传习馆。

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有中国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一万余件。还收藏有近千幅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拍摄的极为珍贵的彝族、藏族、羌族的民族生活服饰的图片。

博物馆积极开展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教学和科研等活动。从服饰文化研究,服饰设计研究,服饰技艺传习等方面,探索博物馆研究与教学实践、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新思路、新途径。博物馆设有民族服饰文化方向硕士点,也是学院博士项目的科研、实践基地。

民族服饰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已被正式授予“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外事交流基地”的称号。为传承、创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发挥重要的作用。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东路甲2号北京服装学院综合楼A座3层

电 话:-/-

网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18.html